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替代性
B
行动
C
思辨
D
自我调节
正确答案 :A
解析
替代性学习,又称观察学习,是个体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题干描述的现象就是替代性学习。
相关试题
物理课上,教师在讲完浮力之后,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船从河里开到海里,是沉下去一些,还是浮上来一些? 为什么?根据这一原理,同一船只在河运和海运时装载量是否相同?”这是一种( )提问方式。
李秉德教授按照教学方法的外部形态,把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方法分为五类。下列属于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
日本学制为蓝本的“癸卯学制”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经正式颁布后在全国范围内实际推行的学制,它的颁布标志着中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化的开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不允许未成年人进人的场所有( )
有一位数学教师在上“对数表”一课时,先问学生:“一张纸的厚度是0.083 毫米,现在对折3次,厚度不足1毫米。如果对折30 次,请同学们估计一下厚度。”学生回答:“30 毫米”“60 毫米”……教师:“经过我的计算,这厚度将超过10 座珠穆朗玛峰叠起来的高度。”学生们惊讶不已,甚至有人认为老师搞错了。教师列出式子:0.083 X230。然后对学生说:“230很难计算,不如查对数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策略性知识是对外调控的技能,其习得和应用离不开元认知监控。
讲解重在“讲”、主要用于陈述性知识的介绍、帮助学生明确概念,认识规律、掌握原理。在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讲解的应用比较广泛。
衡量一堂课的标准不仅要看教师教得怎么样,更主要的是看学生学得怎么样,归根结底是看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质量、学习效率。( )
启发式并不是某一种具体的方法,而是运用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判断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否合理,最根本的是看它是否在经济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尽可能地促进人的发展。
2016年3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发布后,杭师附小开设了“玩转体艺”课程,国际象棋、管乐、弦乐、桥牌、街舞等课程分层分类实施,促进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同时将“玩转体艺”课程分为普及、特长、精英三个层次,让学生由兴趣转变为专长,甚至由此走上职业道路,成为某方面的杰出人才,真正实现了课程教学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对接。(资料来源:中国教育报;2016年9月28日,有改动)结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7分)
学生刚开始学外语时,几乎是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去辨认和阅读。这说明他们的注意分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