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藏息相辅
B
教学相长
C
长善救失
D
盈科而后进
正确答案 :D
解析
A项“藏息相辅”来源于《学记》,体现的是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相结合的结合教学原则。B项“教学相长”来源于《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体现的是教和学的相互促进。C项“长善救失”,出自《学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D项“盈科而后进”,出处 《孟子·离娄下》:“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意思是流水在前进的过程中,要填满每一个坑洼,然后才能继续向前。因此D项不属于《学记》中的内容。故本题答案为D。
相关试题
感觉阈限和感受性呈正比关系,感觉阈限的值越大,感受性也越好。
按( )分类,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根据富勒等人提出的教师成长阶段论,处于“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主要关注的问题是( )。①学生喜欢我吗?②备课是否充分?③怎样上好每堂课?④如何安排教学时间?
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的现代学制是( )。
35.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不能搞突袭( 比如应该学习新知识, 却进行考试) , 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 这种做法的依据是学习的( )。
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工作是( )。
道德行为是人们在道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下,对他人和社会做出的反应,是衡量思想品德高低好坏的根本标志。
成为衡量和评价教学实施效果,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
墨翟认为,人的知识来源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亲知”、“闻知”、“说知”。
在一个测验中,衡量是否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所要测量的东西的指标是信度。
“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指的情绪状态是( )。
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认知内驱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