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继往开来 九死一生
B
筚路蓝缕 刀山火海
C
前无古人 惊涛骇浪
D
开天辟地 危机四伏
正确答案 :C
解析
〔答案〕C。金标尺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辨析。
第一空,由“开创性事业”可知,待填词应表达首次开创之意。对应选项,C项“前无古人”指以前从来没有人做过或达到过;D项“开天辟地”比喻前所未有,从开始到现在是第一次,均可以体现首次开创,保留。A项“继往开来”指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文段强调是首次开创,而非继承,与文意不符,排除;B项“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辛、艰苦,侧重条件艰苦,与文意不符,排除。
第二空,由“艰难险阻甚至”可知,待填词程度上比“艰难险阻”更重。对应选项,C项“惊涛骇浪”比喻激烈的斗争或险恶的环境,程度上更重,符合文意,当选。D项“危机四伏”指处处隐藏着危险的因素,程度比较轻,不能成立递进关系,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C。
【文段出处】中国教育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增强忧患意识》
相关试题
66. 负强化是指对某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所引起的不愉快的后果,以及对谈行为的否定,若职工能按所要求的方式行动,就可减少或消除令人不愉快的处境,从而也增大了职工符合要求的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负强化的是( )。
38、①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是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②当前,很多产业处于深度转型期:产业投资回报率较低,盲目扩大投资可能引发进一步产能过剩,出口需求受多重外部因素制约,波动较为明显 ③在这种背景下,消费就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 ④党的二十大报告也强调,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这必将推动释放我国消费潜力,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更大市场空间 ⑤有效需求主要包括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这也常常被视为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⑥2020年以来,促进消费的政策文件密集出台,诸多文件将扩大内需的着力点明确落在消费上,将促进消费扩容提质作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内容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中国古代诗歌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等。下列诗句与其他三句类型不同的是( )。
88.2022年,山东花卉出口额同比增量约是广西同比增量的多少倍?
23、“博物馆游”悄然兴起传递出一个重要信息,对一部分游客来说,文化已经不是旅途中_____的点缀,而是旅途的“正餐”。浮光掠影、_____、拍照打卡的传统观光游,已经难以满足他们对于历史文化、艺术思想的深度需求。与此相对应,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_____需求。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项知识竞赛中,小李共参加了5轮比赛,每一轮比赛得分均为50分到60分之间(均含)的整数分,且每次下一轮的分数均高于上一轮,已知他5轮的总成绩为268分,问他第3轮比赛成绩最高可能为多少分?
54.甲、乙、丙共同完成一项工程需要20天,甲、丙合作8天后,剩下的工作量可由甲乙合作 24天完成,已知乙的效率是甲的3倍,问乙、丙的效率比是:
72.卷扬机:起重
34、碳纤维被称为“黑黄金”,具有力学性能优异、耐高温腐蚀的特性,是实现运载火箭、航天器、大飞机、兵器舰船等国家重大工程和高级装备建设的基础,也是推动新能源、交通运输、体育健康等战略新兴产业升级的加力引擎。上世界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对于碳纤维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大,但是其生产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甚至不得不承受数千甚至上万元每公斤的漫天要价。2005年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队我国碳纤维技术和产品实行更严格的禁运,导致我国高端领域陷入“无粮可用”的境地。如今,我国和日、美先后提出研发第三代纤维,第三代高强度高延伸率碳纤维的研发竞争,才是我们实现从跟踪仿制到自主技术体系跨越的标志,我国有望实现从跟跑到并跑。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83.如果增值利税率=利税总额/产业增加值×100%,则2017-2021年Z省高新技术增值利税率最高年份是:
40、在“第三方测评”深受用户偏爱的同时,不断产生的乱象,引发了消费者的普遍担忧以及舆论的持续关注。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这份《报告》显示,当前,市场上“第三方测评”账号众多,测评质量参差不齐,涉嫌“以商养测”和“以测养商”的现象屡见不鲜。少数“第三方测评”非但无法帮助消费者做出正确判断,反而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不科学、不公正、不客观的“第三方测评”对生产和消费造成严重干扰。2022年3月,一名拥有10万多粉丝的数码博主被查明在未经实际测试的情况下,公开发布一系列针对某品牌多款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的负面评价,后被判赔偿8.6万余元。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
22、宇宙中有难为人知的暗物质、暗能量。地球表面也有这样的情况,这就是面积辽阔的深海。海洋洋面200米以下是_____的黑暗,长期以来是人类认知的盲区。既留下了诸如“泥牛入海无消息”这样具有“不可知论色彩”的民间俗语,也导致了诸如“海底不漏”等很多_____的认知。随着科学考察的深入,人们对海底的认识增加了,比如,了解到海底是“有东西下去,也有东西上来”,既是终点,也是起点。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