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①乙醇汽油是一种由粮食及各种植物纤维加工成的燃料乙醇和普通汽油按一定比例混配形成的新型替代能源。按照我国的国家标准,乙醇汽油是用的普通汽油与的燃料乙醇调和而成。它不影响汽车的行驶性能,还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乙醇汽油作为一种新型清洁燃料,是目前世界上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重点。
②相比于普通无铅汽油,车用乙醇汽油可以有效降低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并且由于燃料乙醇都是使用富含蔗糖粮食生产,能够缓解由于油料缺乏带来的影响。但由于乙醇的热值只有汽油的,使用乙醇汽油也存在动力不足油耗增加的问题,同时由于乙醇汽油遇水或者长期放置都会出现分层的问题,因此保存、运输、配送等环节都比汽油严格得多。
③在世界上使用乙醇汽油的国家中,巴西因其油料短缺并盛产甘蔗,是最早并使用最多的。其汽油中乙醇已经可以达到,而美国也是乙醇汽油的消耗大国。但在国内,乙醇汽油的年产量相比于石油消耗量,仍是九牛一毛。并且制备技术尚不完全成熟,成本难以控制。基本还依赖于国家的补贴,全面推广尚待时日。
A
产量有限
B
石油储量丰富
C
制备成本偏高
D
粮食储备有限
正确答案 :B
解析
【事考帮答案】B。细节理解题。B项,根据常识,与庞大的人口基数相比,我国的石油储量远称不上“储量丰富”,所以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故无法制约“乙醇汽油在中国推广”,当选。A、C两项,根据“在国内,乙醇汽油的年产量相比于石油消耗量,仍是九牛一毛。并且制备技术尚不完全成熟,成本难以控制”可知,“产量有限”、“制备成本偏高”属于“制约乙醇汽油在中国推广的原因”,表述正确,排除;D项,根据常识,限于庞大的人口基数,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粮食储备有限”当然属于“制约乙醇汽油在中国推广的原因”,排除。故本题答案为B项。
相关试题
第二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共30题,参考时间35分钟)11.生活中总是有些不顺的事情,但有时会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突然_____,参悟出正确的方法论和行为观。下列选项中,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是( )。
74. 下列关于租赁合同的说法,正确的是( )。
7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①是党在历史上形成的第三个历史决议②指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③深刻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④从13个方面分领域总结了党和国家在各个时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18. 微量元素在人体中虽然含量较低,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元素中不属于微量元素的是( )。
62.目前,我国还未在南极建立自己的机场。而世界上许多大国在南极都有机场,其中美俄最多。各国建立飞机场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便于寻找南极资源。此外,有了飞机场,就可以利用飞机进行科学观测。而最重要的是,飞机场能救命。因为一旦遇到必须及时抢救的人员,飞机是最有效的运载工具。因此,建设我国首个南极永久机场尤为重要。但是有专家认为,我国要建立南极飞机场并非易事。以下选项如果为真,可以削弱专家观点的是( )。
38.第二段的“文化密码”指代( )。
48.社区工作人员小张连续4天为独居老人采买生活必需品。已知前三天共采买65次,其中第二天采买次数比第一天多50%,第三天采买次数比前两天采买次数的和少15次,第四天采买次数比第一天的2倍少5次。问这4天中,小张为独居老人采买次数最多和最少的日子,单日采买次数相差多少次?
21.①所以,国务院印发了《2019年全国减轻企业负担工作实施方案》 ②然而,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拖欠相关方款项的新闻时有发生 ③一些地方政府、国企长期拖欠款项可能严重影响经济正常运行 ④除了政府,国有大型企业也时有拖欠民营企业款项的情况 ⑤提出今年的工作目标之一是持续推进清欠专项行动 ⑥现代经济运行中,政府部门被认为是信用最高的,有政府背书的单位在信用评级中都享有较高的评级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89.2008年1~9月,电子信息制造业全行业实现销售产值约为( )。
22.①原因就在于原子核内部的质子和中子数量越多,其状态也就越不稳定,越容易发生放射性的衰变②当越来越多的质子和中子聚集在一起,带正电荷的质子之间的斥力就越来越大③人们可以在实验室里通过人工方式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元素,但却不能合成无限多的原子核④在原子核内部,质子和中子等粒子通过强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这几乎是宇宙中最强的相互作用⑤中子之间也会有一些排斥,强相互作用越来越难以束缚,不足以维持原子核的稳定⑥在人类已经发现或是制造出的3000多种原子核中,只有288种是稳定的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
44.根据给定图形的既有规律,选择一个最合理的答案( )。
54.甲说:如果考试不合格,就不能被录取。 乙说:不对。李明考试合格了,但没有被录取。 乙的回答说明他将甲的话错误地理解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