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购物车

APP下载

扫码下载事考帮APP

回顶部

搜题
APP下载

扫码下载事考帮APP

论述题 38.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活动区有一小筐玻璃珠,几个碗和一把筷子,老师的预设目标是让幼儿用筷子把玻璃珠夹到碗里。几个男孩分别把碗倒扣过来,各自用手把玻璃珠摆到自己碗底的小口里,小心翼翼的摞起来,比赛谁放的珠子多。结果不小心散落到了地上,被老师看见后立即阻止,要幼儿用筷子夹珠子。幼儿没夹几下,便感到无趣离开了活动区。 请运用相关理论从幼儿学习与发展、教师介入与干预分析此案例教师的行为。

解析

(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法以及题干材料分析教师的行为)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教师应该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正如材料中的幼儿没有使用筷子而是直接用手将玻璃珠拿出来,这是符合幼儿的操作方式的,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从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角度出发,教师要完成此次活动的教育目的,可以适当的进行内部干预:以游戏角色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活动当中,进行适时的引导,促使幼儿模仿教师使用筷子的行为。 (2)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材料中的教师阻止幼儿采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游戏,导致幼儿对活动失去兴趣,这样的做法是短视不可取的。从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角度出发,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材料指导介入,使用新材料重新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