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每个人的道德都要经过六个阶段的发展
B
处于前习俗水平阶段的儿童服从于得到奖赏,以逃避责罚的原则
C
以“好孩子”为定向的儿童处于习俗水平的顺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的阶段
D
处于后习俗水平的儿童一般是过了12岁以后,他们以社会契约、普通的伦理原则为定向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科尔伯格把道德发展水平划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前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和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其中,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的儿童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故B项符合题意。 A项:并不是每个人都要经过六个阶段的发展。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C项:寻求认可定向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的儿童,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的要求,符合大家的意见,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而顺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则是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D项:科尔伯格认为16岁之后的儿童进入后习俗水平。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B。
相关试题
18.认知失调是指由于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的不舒服的感觉,它是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之一。( )
一个学生看到他的同学抄袭作业后选择报告老师,理由是“我要做一个好学生”,依据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的阶段理论,该学生处于( )。
17.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并不断内化的过程。( )
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这是运用了( )。
13.问题解决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
22.幼儿园的一名小朋友不爱吃青椒,把自己偷偷吐在地上的青椒踢到旁边小朋友的椅子边。该小朋友的行为是 ( ) 。
学生能够相信并接纳他人的观点,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同时将这些观点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说明其品德发展达到了认同阶段。( )
9.下列选项中叙述错误的是( )。
在进行口算,阅读(默读)、构思、心算时,智力活动可以使这些思维过程比实际操作快得多,这体现了智力活动具有( )。
学习策略一定要适合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类型,体现了学习策略训练的主体性原则。( )
教师借助“人”(单人旁)累了,就靠在“树”(木)上休息”的方式辅助学生进行“休”字的学习,采用的学习策略有( )。
小芹在判断道德问题时,不仅能依据规则,而且能出于同情和关心做出判断。根据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小芹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