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解析
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 (1)侵权行为造成了损害事实,且损害必须是学生在学校或者学校组织的活动中发生的。即行为人有侵害教育管理、教学秩序及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客观事实存在。这是构成教育法律责任的前提条件。 (2)学校违法行为。即学校实施了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假若学校的行为没有违法,则不承担法律责任。 (3)学校主观上须有过错。所谓过错,是指行为人在实施行为时,具有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 (4)学校行为须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学校的违法行为是导致损害事实发生的原因,损害事实是违法行为造成的必然结果,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前者决定后者的发生,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
相关试题
班级组织的设计者和指导者是( )
8.对班级教学的实施产生重要推动作用的是( )。
20.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小明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那么他的认知方式是( )。
38.什么是注意?简述注意的种类及其含义。
7.世界上最早系统地论述教育教学思想的专著是( )。
2.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分期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1.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是( )。
21.教育法规最根本的本质特征是它具有( )。
11.某班级中出现了一些基于需求、兴趣、游戏倾向等类似因素结合起来的小团体,由此可判断该班级组织处于( )。
二、判断简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请判断每小题的正误,在答题卡上题号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划上"√",错误的划上"x"。无论正误,均说明理由)31.学生具有与自然状态下学习的人不同的特征。
5.“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这种说法反映中国传统社会中教师普遍较低的( )。
4.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主体只是教师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