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回答 26-30 题。
我与周老师相识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周老师话少,不喜欢扎堆儿。课余,他通常一个人在美术室里摆弄泥土。
周老师常有一些行为使我们惊讶。有一年暑假收假后,他模样又黑又瘦,高高的个头越发单薄,像是变了个人。问他是不是病了,他笑笑,轻松地说,去了一趟西藏。西藏 ! 听到这两个字,我感到惊诧。在我追问下,周老师讲述道——去西藏 ,是为了写生,也为了磨练意志。于是 ,怀揣五十块钱 ,他只身进藏。路上的艰辛不胜枚举。走路,搭车,甚至扒车底坚持下来。
到藏区时他已身无分文。慢慢挪动,他最后倒在了一户人家门前。警觉的男主人听信了他“是个画画的,两天没吃东西了”,端出一碗带肉的救命饭。男人说,你给我孩子画张像吧,算是你的饭钱,可以不要钱住下。讲到这儿,周老师收住了话头。他不再言语,眼睛噙满了泪水。
韩城司马迁祠广场上矗立着的巨大的司马迁塑像,手握书卷,佑望远方,峨冠博带 , 须发飘逸,一副刚直不阿、威武不屈的神态。那是已经蜚声海内外的雕塑家周老师的作品。听嫂子说,周老师塑造司马迁像时,有几次正干着呢,他突然抱着塑像的头部失声大哭起来。看来,这个世界,在成功与平凡之间,不是谁输在了起跑线,而是谁对梦想的追求能忘我地投入。
在周老师的工作间看到几件新近创作的雕塑 , 造型却是独特。其中一件是一个躬背坐在凳子上的男人,手臂搁在腿上 , 人腿和凳子腿化为一体。奇怪的是,塑像脖子上没有了脑袋 , 脑袋在凳子腿旁放着。另外三件也是有趣 : 慵懒地斜躺在椅子上的人 ; 牵拉着脑袋站立在框架中的人 ; 两个向上攀爬又相互蹬踏的人。
“这是一组生活中的写实雕塑”, 周老师边说边拿起其中的一件。他接着说:“有些事情,就是把脑袋想掉了也不会想明白的,因为人与物已经化为一体,逃脱不了的。”经他这么一说 , 我似乎明白了点。
嫂子讲了一个小故事。在美院读书时,为了了解人体结构,周老师曾经深夜独自待在除几具尸体外别无一人的解剖室。万籁俱静。周老师专注解剖。事后问他 :“害怕吗 ?”周老师不无尴尬地笑答,怕呀,但机会难得,无我是医治一切的最好方式吧。
经历成就了周老师那双犀利、具有透视功能的眼睛。周老师手中的那团泥土不仅是他快乐的源泉,更是他“创造”的过程。他的使命就是给这些泥土赋予生命。他生命的意义也就在于此。
圣贤们说 , 橄榄只有通过不断地萃取才能榨取出它的馨香之气。周老师此前所受的一切磨砺正是为这馨香而来。
A
创作条件异常艰苦
B
创作遇到巨大瓶颈
C
为司马迁的遭遇悲恸
D
和自己的作品融合化一
正确答案 :D
解析
28.D 【解析】细节理解题。文章第四段,讲述的是周老师的司马迁塑像作品,塑造司马迁像时,有几次正干着呢,他突然抱着塑像的头部失声大哭起来,后面接着论述了“在成功与平凡之间,不是谁输在了起跑线,而是谁对梦想的追求能忘我地投入。”因此周老师大哭的原因在于忘我的投入对梦想的追求,即,深入投入到作品之中,对应 D 项,当选。A项,“条件异常艰苦”文段未提及,排除;B 项,“创作遇到巨大瓶颈”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C 项,“司马迁的遭遇悲恸”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故本题答案为 D 项。
相关试题
80. 清代修撰的《四库全书》可谓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它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其中诗词作品归入( )部。
47. 熊猫:兔子 正确选项为( )。
69. 套种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叫套作、串种。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套种的是( )。
76. 在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上,写下《革命军》一书的是( )。
93. 下列水体中,2019 年Ⅲ类水质断面所占比重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
63.“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行百里者半九十”,与这两句话逻辑关系类似的是( )。
72. 世界上第一条电报是通过摩尔斯电码来传送的,这种信号代码主要包括( )。
2.兄弟三人每两人年龄之和分别为33岁、37岁与52岁,则三人中年龄最大的为(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对于( )相当于( )对于 伟大抱负
73. 月球上一个昼夜大约是地球上的( )。
65. 笼子里有鸡、鸭、鹅三种动物,共 10 只。由此可以推出( )。
96.2020 年7月~2021年7月,规模以上工业原油日均产量同比增长倒数第二的月份,这两个月份的原油产量相差( )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