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危害结果
B
犯罪手段
C
危害行为
D
犯罪时间、地点
正确答案 :A B C D
解析
犯罪客观要件,是刑法规定的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客观事实特征,它说明某种犯罪是通过什么行为、在什么情况下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了什么后果。包括:(1)危害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2)危害结果; (3)行为的时间、地点与方法; (4)因果关系,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一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相关试题
收文处理程序中的收文办理包括( )。
该案例中,该电视机的所有权应属于( )。
2014年1月1日,我国第( )次全国经济普查现场登记工作正式启动,全国300万普查人员用3个月时间,全面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完成对70万个普查小区近7000万名普查对象的逐一登记。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发布后,19个被点名"领命"的重点大城市备受关注。根据要求,到( )年,重点大城市100%的小学实现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
该案例中,乙为甲代买电视机的行为是( )。
法律上保护人身权的方式有( )。
69. 下列不具有发布公告权限的主体是( )。
6. 关于公文的作用,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报告中的上级机关是指( )。
甲欲杀乙,向乙开枪射击,子弹从乙的衣袖穿过,恰巧击中了与乙同行的丙,致丙重伤。丙在医疗过程中由于伤口感染而死亡。甲的行为构成( )两个罪名,但最终只定一罪。
下列结束语中,适用于“请示”的是( )。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若干问题的决议》规定,当今各行各业都应共同遵守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内容包括爱岗敬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