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根据下列材料,作答3、4题。
张三与王某积怨很深,指使李四杀掉王某。某日,王某在下班回家的路上,被李四拖进停在路边的汽车。王某被死死地掐住脖子,拼命挣扎。李四见王某可怜,决定要点钱了事,就对王某说:“你得罪了人,人家要报复你,只要你给我 5 万元现金,就可以摆平。”王某心里害怕,从银行取了 5 万元现金交给李四后脱身。
A
张三、李四构成故意杀人罪共犯
B
张三应对李四索要5万元现金的行为承担教唆责任
C
李四索要5万元现金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
D
李四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应被免除
正确答案 :A D
解析
【事考帮答案】AD。考查法律-刑法。
A项:《刑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 【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张三教唆李四杀死王某的行为中,张三和李四属于故意杀人罪的共同犯罪。故A对。
B项:在本题中,张三指使李四杀死王某,属于故意杀人共同犯罪。但是李四在实施时,索要了王某5万元,属于实行过限的行为,即李四索要现金的行为超出了二人共同犯罪的界限,故张三对李四索要现金的行为不承担教唆责任。故B错。
C项:李四索要现金的行为构成抢劫罪。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实施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从而构成的犯罪。而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实施恐吓、威胁或要挟的方法,非法占用被害人公私财物,从而构成犯罪。两罪的区别在于:被害人意志自由被剥夺的程度不同。敲诈勒索罪,行为人并没有完全剥夺被害人的意志自由,给被害人留有了一定的选择,即行为人威胁后,如果暴力伤害是过一段时间实现,那么被害人还有一定时间的选择自由。抢劫罪中,行为人完全剥夺被害人的意志自由,使其无法反抗,别无选择,即行为人如果威胁,不给钱,暴力伤害就当场实现,那么被害人便没得选。在本题中,王某被李四拖进汽车里,死死地掐住王某的脖子,随后对王某说“给钱就可以摆平”,所以该行为属于完全剥夺对方的意志,构成抢劫罪。故C错。
D项:《刑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这里的损害不是既遂的损害,而是刑法要处罚的危害结果。本题中,李四将王某拖进车里,掐住脖子的行为并没有达到刑法所要处罚的危害结果,故属于没有造成损害,应当免除处罚。故D对。
综上,故本题选AD。
相关试题
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下列关于这一论述的说法,正确的有( )。
17. 甲希望成为某国有企业供应商,向该企业管理人员乙提出送10万元现金,乙授意甲与自己的朋友丙联系。丙收到甲的10万元现金后存入丙妻的银行卡中,并将银行卡及密码交给了乙。关于甲、乙、丙的刑事责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26.某银行贷款业务审查不严,致使甲冒用乙名义成功从该银行借款5万元。因甲未能如期偿还借款,乙在征信系统上产生不良信用记录。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 关于张三和李四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10. 甲父母早亡,与妹妹乙相依为命。甲结婚后,乙仍与其共同生活,并照顾甲的女儿丙。现甲意外身亡,关于其银行卡上的24万元存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 甲乙于2018年1月结婚,2023年10月离婚。双方可以分割的财产有( )。
构建统筹各领域安全的新安全格局,必须把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作为应对各领域安全风险挑战的首要任务。( )
28. 某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小张受到单位处分,在处分期剩余5个月时,受到新的处分为期6个月。小张目前应受处分期限更新为11个月。( )
12. 某日,一阵狂风将陈某放在窗台上的花盆吹落,将一行人砸成重伤。陈某对此应负过失致人重伤的刑事责任。( )
6.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9. 甲乙系夫妻,但因感情不合已分居5年。2022年甲因患重大疾病丧失劳动能力,要求乙支付扶养费若干,乙有权拒绝。( )
15. 张某将自有汽车停于某收费停车场后便出国学习三年,一直未挪车。经计算,累计停车费已远超车辆价值,则该车归停车场经营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