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随着生命科学技术和生命科学学科的发展,碳水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和科研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蔗糖八乙酸酯(C28H38O19)是一种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其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
查阅文献资料可知其反应原理如下:
C12H22O11+8C4H6O3→(吡啶)C28H38O19+8CH3COOH
(蔗糖) (乙酸酐) (蔗糖八乙酸酯) (乙酸)
最佳反应条件:n(蔗糖):n(乙酸酐)=1:11,n(蔗糖):n(吡啶)=1:0.8,反应时间为120min,反应温度为130~135℃,产率可达96%。
合成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如下:
Ⅰ、制备:量取26.00mL乙酸酐和1.6mL无水吡啶加入到三口烧瓶中,缓慢加热并搅拌。称取8.550g蔗糖并研磨粉碎,分批次加入到三口烧瓶中,将反应体系缓慢升温至130~135℃,保温反应2h。
Ⅱ、分离、纯化:采用减压蒸馏的方法除去副产物乙酸和过量的乙酸酐。然后将产物趁热倒入温水中,再加热至沸腾,稍冷后加入活性炭,趁热过滤。将滤液静置、冷却至室温,有白色晶体析出。减压过滤,用乙醇-水多次洗涤至滤液呈中性,得到白色针状的蔗糖八乙酸酯粗品。将粗品多次重结晶,得到产品15.255g。
A
为防止滤纸破损,可用玻璃纤维代替滤纸
B
先转移溶液至漏斗,待溶液快流尽时再转移沉淀
C
过滤完毕之后,先抽掉抽滤瓶接管,后关抽气泵
D
洗涤沉淀时,应使洗涤剂快速通过沉淀,减少损失
正确答案 :D
解析
减压过滤时,用乙醇 - 水多次洗涤至溶液呈中性,而非快速通过,减少损失,待溶液流进后,以此得到白色蔗糖八乙酸。
故本题答案为D项。
来源
2023年3月4日重庆市属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试卷
相关题集
相关试题
【例6】即便“人生七十古来稀”还是一个规律,但是这个规律也有可能被打破,方法也比较简单,通过良好的生活方式就可以突破这个天花板。随着年龄增加,细胞的端粒自然也会磨损和缩短,因而出现衰老现象。但是,端粒的耗损也是可以减缓的,犹如一辆车,如果保养得好,使用年限也会延长。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下列选项所描述的植物中,不属于“岁寒三友”的是( )。
下列以三国故事为题材的京剧剧目与主要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
处暑的到来意味着盛夏的暑气正式落幕,秋日的美景_______。此时天空的云彩越来越美,天高云淡,无不让人心旷神怡。鹭鸟在河水之上翩跹起舞,浅水处不时有小鱼跃出水面,夏日的燥热已被风吹走,天空在晚霞映村下流光溢彩,不禁感受到王摩诘“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_______。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四大菜系”直到清初才成型②而“菜系”作为一个专有词条,直到1992 年才被收录到《中国烹饪辞典》中③“南食”“北食”直到唐宋时期才逐渐分野④中国历史虽然源远流长,但中华美食文化其实异常晚熟⑤诸如大盘鸡、螺蛳粉等为大家津津乐道的小吃、菜肴菜式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诞生⑥土豆、玉米、番茄、辣椒等食材直到明代才传入中国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本实验中蔗糖八乙酸酯的产率低于文献中相同条件下的产率,导致产率偏低的可能原因是( )。①因蔗糖分批加入到三口瓶中,导致反应不彻底②反应过程中,因温度过高蔗糖焦化严重③粗品提纯时,重结晶次数过多,蔗糖八乙酸酯溶解了部分
填入①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虽然沈括的著作早已被翻译成多国文字,但是他对古气候学的早期描述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②直到17世纪,罗伯特·胡克才提出,在英国多塞特发现的巨型海龟化石,意味着那里的气候曾经温暖过③在11世纪晚期的《梦溪笔谈》中,沈括称,在中国北方的延安境内,山体滑坡暴露出一个洞穴,其中发现了“已经变成石头”的竹子④19世纪,人们认识到欧洲大部分地区曾经被冰雪覆盖,古气候学领域开始获得发展⑤今天的古气候学专家认为,这应该是第一个关于特定地区的气候如何随时问变化的书面记录⑥那里的条件并不适合竹子生长,这让沈括感到困感,他认为,在古代,这一地区的气候一定有所不同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下列符合这篇文章内容的是( )。
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19.一些诈骗分子仿冒知名网络金融平台,推出大量“李鬼”APP。这些“李鬼”app的标识与正规APP的标识非常相似甚至_____,因此容易让人信以为真,但这些APP的运营者,却在想方设法骗消费者的钱。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宋韵文化的重要内涵,是________,如词曲、评话、杂剧、皮影等中国传统大众文艺,均出现于宋代。不离烟火气,这是中华美学精神的独特韵味,它不把“文艺范”置于高雅的“云端”,而强调世俗生活中自有真谛,知者自知,不待外求。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