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灾害思想文化是大国减灾的组成部分。我国灾害思想文化_____,上古神话传说中的羿射十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即包含远古先民与灾害抗争的精神内涵。在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的历史过程中,因为受制于天命观,奉行天命禳灾、五行灾异、灾异天谴等极具神秘色彩的灾害观念,灾害文化也表现为各种灾害祈祷和祭祀仪式,以求达到禳灾、袪灾目的。但在禳弥灾异的表象背后,则是_____、众志成城的精神力量。灾害文化既能体现出古代社会的国家治理能力,是大国减灾的文化软实力,又是传统社会国家治理能力所孕育出来的特殊文化现象。
传统灾害思想中体现出明显的国家认同观念。我国古代往往将灾害的发生与国家政事联系起来,并视之为自然灾害发生的人为成因。无论是先秦时期颇为流行的灾异天命观,还是秦汉以后灾异天谴、五行灾异的灾荒理念,其中因灾异的主体是一国君王,修德弥灾的对象也是治理天下的国家政权。
因为大国减灾的不断发展,传统灾害思想也发生了相应转变,灾害文化中的国家认同理念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并发挥了积极作用。先秦思想家荀子比较关注灾害问题,他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但是,如果举国抗灾措施得当,“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荀子·天论》),是故禹有十年水灾,汤有七年大旱,而国家并未出现饥荒,“是无它故焉,知本末源流之谓也”(《荀子·富国》)。所以,他主张“修堤梁,通沟浍,行水潦,安水藏,以时决塞”(《荀子·王制》)。而这些抗灾救荒措施都需要借助国家层面的运筹决策,才能有效推行并取得减灾效果。管子认为“天时不祥,则有水旱;地道不宜,则有饥馑”(《管子·五辅》)。他极力主张善为国政,必先除五害,积极实施“决水潦,通沟渎,修障防,安水藏”(《管子·立政》)、“备饥馑,救灾害;赈惫露,则国家定”(《管子·五辅》)等救灾措施。其核心思想就是宣传灾害治理中国家认同的重要性,以及国家治理中减灾防灾的必要性。
对于灾荒思想中的国家倾向,灾害史研究领域已有明确认识和准确判断,灾异天降仅为表象,减灾防灾的国家治理才是灾害思想的内在本质。古代灾害思想中既有秦汉时期消极被动的灾异天谴思想,也有中古时期备荒减灾思想和晚清以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想。在灾害思想的演变流传过程中,传统灾害认识中的灾异天降成分逐渐削弱,积极应对灾害的国家治理内容与日俱增。
20世纪60年代以来,灾害与防灾减灾中的文化维度问题逐渐被灾害研究和减灾实践者所关注。历史灾害事件的反复发作,让每一个个体的生命显得极为脆弱,唯有团结一致,形成应对灾害的国家行动,才能取得理想的减灾效果。灾害文化是人类在与自然灾害共生过程中,总结形成并代代相传的集体智慧、传统知识及经验总结,灾害文化中的国家认同倾向日趋明显。
A
灾害史研究的意义
B
灾害知识的历史建构
C
减灾救荒思想的历史传承
D
历史灾害书写的体系化发展
正确答案 :C
解析
第一段指出灾害思想文化是大国减灾的组成部分并源远流长,第二段强调传统灾害思想体现国家认同观念,第三段指出传统灾害思想随大国的发展而发生转变,但灾害文化中的国家认同理念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并发挥了积极作用,第四段强调在灾害思想的演变流传过程中,积极应对灾害的国家治理内容与日俱增,最后一段指出灾害文化是过去的经验总结并代代相传。故全文主要强调灾害思想随着历史发展在不断变化发展。对应选项,C项当选。A项,文段重点是灾害思想,而非灾害史研究,排除;B项,文段未提及“灾害知识”,而是强调“灾害思想”,排除;D项,“历史灾害书写的体系化发展”指的是灾害知识的历史建构和书写形式的发展过程,文段未提及,排除。故本题答案为C项。
【文段出处】《历史学|灾害知识的历史建构及其书写体系》
相关题集
相关试题
某研究机构进行数学教学改革实验,其中一所特别优秀的学校原本有意参与,但家长与学生都担心“输不起”。最终参与的是平均成绩60多分的“差班”学生。实验后,这个班的学生不但数学成绩突飞猛进,学习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中考时,该班学生数学成绩平均90多分。很多中学老师表示:如果没有这次实验,该班学生数学成绩很难有这么大的提高。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中学老师的说法?( )
填入第一段画横线部分最合适的一项是( )。
唐代诗歌创作热情高涨,出现了“行人南北尽歌谣”“人来人去唱歌行”的景象,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下列诗句反映的历史事件,不是发生在唐代的是( )。
修建地铁的过程中,涉及到大量征地拆迁,这时候,就遇到了多数人利益与少数人权利的冲突,不能因为是公益项目,就强制拆迁,必须遵循法治,合理补偿。当然,更不能像上海市静安区那样假公济私,修一个占地只有603平米的地铁出口,却要征用约3.5万平方米的土地,在多征用名为“市政公用”的土地上,将有一座商务办公大楼“拔地而起”。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①它们就像种子一样,一旦进入人体就会逐渐扩增,最终让感染者得病②乙型淀粉样蛋白是阿尔茨海默氏症特有的一种生化指标③研究人员拿小鼠做了实验,证明这个猜想是正确的④这种蛋白质和导致疯牛病的蛋白质一样,都具有一定的传染性,科学术语称之为朊病毒⑤因此这种蛋白质很有可能通过脑科手术的方式在人群之间传播⑥科学家们发现,乙型淀粉样蛋白非常顽强,一旦粘在手术刀上就很难被清洗掉,此前常用的消毒措施也无法将它们全部清除干净根据语意逻辑,对上述句子排序最恰当的是( )。
AI诗歌比其创作的日常语言更容易通过图灵测试(测试是否为人类的语言)。因为后者必须考虑现实经验,在拟真度上有很高的要求。AI没有身体,无法掌握人类的动作顺序,在叙述时难免露出破绽,“具身认知”仍然是AI自然语言面临的难题。诗歌可以回避这一点,因为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其目的主要在于审美而非实用。它可以采用片断化、陌生化的笔法,像“翠萍湿空梁,夜深飞去。雁起青天,数行书似旧藏处”这样的经典诗句,我们就很难用日常的线性时间和因果逻辑去理解,而这样的创作特点恰恰消解了AI面临的障碍。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相得益彰:相形见绌
测量:绘制:出版
甲乙丙丁四人准备出资设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下列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
下列关于北宋历史知识的表达,错误的是( )。
人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但缔造美好结局的并不只有科技,还有人的精神与信念。融入科技的洪流,是人类社会进步的_____,没有人会_____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快捷与智能,但请不要被纷乱的科技扰乱了心灵的呼吸和生活的节奏。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是(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三个务必”,与毛泽东同志七十多年前提出的“两个务必”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二者共同的内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