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洛阳白马寺、敦煌莫高窟的修建
B
莲花、宝相花广泛应用予陶瓷和服饰等物品的装饰上
C
成语“返老还童、脱胎换骨”
D
俗语“无事不登三宝殿”
正确答案 :C
解析
金标尺答案:C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金标尺解析:A项: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白马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洛阳白马寺、敦煌莫高窟的修建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A项正确。 B项:莲花,又称荷花,是佛教经典和佛教艺术经常提到和见到的象征物。佛经把佛国称为“莲界”,把寺庙称为“莲舍”,把和尚的袈裟称为“莲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称为“莲华合掌”,至于和尚手中使用的“念珠”也是用莲子串成。 宝相花又称宝仙花、宝莲花,所谓宝相是佛教徒对佛像的尊称,宝相花则是圣洁、端庄、美观的理想花形。此纹饰是魏晋南北朝以来伴随佛教盛行的流行图案,它集中了莲花、牡丹、菊花的特征,经过艺术处理而组合的图案。莲花、宝相花广泛应用予陶瓷和服饰等物品的装饰上,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B项正确。 C项:返老还童,指扭转衰老,恢复童年。常用以形容老年人恢复了青春的健康或精神,精力异常旺盛。道教指却老术,也用作祝颂之词,出自《急就篇》。 脱胎换骨,意思是道教徒认为人在苦修得道之后,就能脱下胎,换上骨。现在常用来比喻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出自《冷斋夜话》。成语“返老还童、脱胎换骨”与道教文化有关,并未体现佛教文化的影响。C项错误。 D项:“三宝殿”源自佛教。“三宝”是指佛教中的佛、法、僧,“佛”是佛教信徒“大众登场藏事的地方”,如“大雄宝殿”;“法”是佛家珍藏经典之所,如“藏经楼”;“僧”是指僧侣“燕息”(睡觉)的禅房,也称僧寮。在佛教信徒的心目中,“三宝殿”是一个十分神圣的地方,不能随意出出入入。成语“无事不登三宝殿”就是在这个意义上产生的,用来比喻没有事情不会上门。俗语“无事不登三宝殿”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D项正确。 故本题选C。
相关试题
17. 成语“退避三舍”说的是楚成王先礼遇过重耳,重耳为报答他,在城濮之战中主动退让( )的故事。后来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82.二十四节气,是指干支历(太阳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下列关于二十节气说法正确的是( )
70.三心:二意( )
90.自然人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下列属于个人信息的有
85.人体长期受到强紫外线的照射,可能诱发( )。
72.河长:河道巡查:水清岸绿
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对( )的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国家。
50.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
51.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2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71.( )对于演讲相应于( )对于汇报。
105.根据资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81.初一学生金某自小父母离异,一人独自在老家生活,在上学途中因救落水儿童导致身体瘫痪,下列应当对其承担抚养义务的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