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
A
x
B
正确答案 :A
解析
【金标尺答案】A
【金标尺解析】本题考查法律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不满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虽然享受民事权利,但不能为自己做出的民事行为承担义务。
故本题说法正确。
相关试题
38.党的十九大报告最后的落脚点是( )
47.“法治不仅体现为权力依法运行的一种国家形态,而且是一种现代化的法律制度形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根据法治原则,实行法律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主要表现( )
48.2019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明确提出( )
44.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是由于( )①正确意识能够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②认识源于实践,又推动实践的发展③精神的力量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④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要重视量的积累
2.新疆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是反恐和去极端化的有效举措。
13.相悦定律是指人与人在感情上的融洽和相互喜欢,可以强化人际间的相互吸引。也就是说决定一个人是否喜欢另一个人的重要因素是,对方也喜欢他。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相悦定律的是( )
5.作为一种力量,文化力不是一种直接作用的力,其显现发挥必然是通过一定的体裁或媒介,要么是附着于人们的思想观念或是精神理念上,要么是物化在一定的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上,只有通过精神的或者物质的载体,文化力才有了真实的存在,也就是说,文化力并不是那种立竿见影式的显在力量,不可能由人们随心所欲地控制,这也是千百年来人们对文化力认识一直甚为模糊的根本原因之一。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意在( )
第二部分综合基础知识(55分)七、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31.我国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导者,2018年5月,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讲话强调,新时代推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引导应付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这一论述 ( )①表明全球环境治理的价值共识已经形成②反应中国拥有全国环境治理的话语主导权③彰显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活动中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④表达中国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智慧的责任担当
40.在民族的六要素中,起基础作用的要素是( )
49.某单位利用业余时间举行了3次义务劳动,总计有112人次参加。在参加义务劳动的人中,只参加1次、参加2次和3次全部参加的人数之比为5∶4∶1。问该单位共有( )人参加了义务劳动?
5.党的十九大报告重申要把党的组织建设放在首位。
19.红绿灯: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