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身心健康权
B
人身自由权
C
受教育权
D
人格尊严权
正确答案 :B
相关试题
20.《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指出,教师应“勤勉敬业,乐于奉献,自觉抵制不良风气;不得组织、参与有偿补课,或为校外培训机构和他人介绍生源、提供相关信息。”这体现了“坚持廉洁自律”的行为准则。( )
7.直观是知识掌握的开端环节,是感性知识的重要来源,是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的起点。缺乏这一起点,学生只能习得一些空洞的概念、原理,或者曲解概念和原理。因此,直观是知识掌握的开端环节,任何情况下教学都必须从直观开始。( )
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无论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其作用都是降低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三、多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每题所设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正确答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1.下列关于教学设计的说法,正确的有( )。
学科教师可以按学生考试成绩给学生排队,但不能公布学生名次。
下列对学习的阐释,体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是( )。
32.“价值中立”这个说法来源于( )。
教育立法必须从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从现实国情出发,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出发,从已有的经济基础出发。这体现了教育立法的( )。
教师要学生列举面粉的用途,某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列出了很多的答案,但是都在餐饮的范围内,这表明该学生发散性思维( )。
11.行为主义心理学反对研究意识的结构,主张研究意识的功能。( )
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要根据( )原则贯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2.为了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 )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