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购物车

APP下载

扫码下载事考帮APP

回顶部

搜题
APP下载

扫码下载事考帮APP

单选题 成语“刻舟求剑”,源自《吕氏春秋》,古人使用这个成语时,更多想到的是时间轴意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但它所讲述的故事,又提示了我们道理与知识是如何“分道扬镳”的。船在运动,河底静止,剑从船上掉落河中,是从运动状态进入静止状态,而船上客人与刻痕处于相对河底与剑而言的运动状态,刻痕如何保持得了与剑相对的位置?由是而知,_______________,这才是“刻舟求剑”真正传递的“道理”。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意识是客观世界存在的反映

B

要在动态中认识事物的本质

C

知识道理在时空里是相对的

D

运动和静止是可以相互转化

正确答案 :B

解析

横线位于尾句中间,由“这才是”可以看出,待填句是前文深入探究“刻舟求剑”故事后总结出来的真正的“道理”,为文段的主旨句。前文中,首句指出了古人对“刻舟求剑”的认知主要基于时间轴意义,接着进行转折强调道理与知识是不同的,后文由一个反问句引出文段真正要传达的道理——船是运动的,在“船上客人与刻痕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时无法再用静止思维去寻找落剑,即要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看待问题,B项是对这一道理的同义替换,当选。 A项强调“意识”,无中生有,文中的故事并不能反映此道理,排除; C项对应文段开头古人的观点,为转折前的内容,排除; D 项阐述运动和静止之间的转化关系,仅是文段阐述物理知识,而横线处重在强调道理,不如B项直接明确,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