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在小行星撞击地球并最终使恐龙灭绝之前恐龙就已经处境不佳
B
在恐龙时代的最后 1000 万年里,六大恐龙的新物种形成速度下降,灭绝速度急剧上升
C
在恐龙时代最后 4000 万年中的不同时期,六大恐龙的多样性都出现了下降,尽管降幅不一
D
恐龙在小行星撞地球之前就面临危机,由于它们的灭绝速度超过新物种的速度,因此“尤其容易灭绝”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结论型推理。A项,题干指出66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物种大灭绝之前的大约1000万年里,食草恐龙和食肉恐龙都在衰落,说明在灭绝前的1000万年里恐龙已经在衰落,可以推出,当选;B项,没有提到1000万年里形成速度和灭绝速度的变化,无中生有,不能推出,排除;C项,没有提到最后4000万年这一时期的情况,不能推出,排除;D项,题干没有提到灭绝速度和新物种产生速度的比较,不能推出,排除。故本题答案为A项。
相关试题
21.有统计表明,由听力障碍者组成的家庭中,约90%育有听力正常子女。他们因出生于听障家庭,常常处在听障、健听两个世界的边缘地带。他们可能既无法真正 听障者世界,也不被听人世界完全 。他们面临普通人无法想象的挫折和压力,比如语言 迟缓、人际沟通障碍等,社会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40. 近日,有科学家撰文指出,即使保持现有的城市和农田面积,地球上至少还有种植1万亿棵或1.5万亿棵树的空间,面积可达900万平方公里,大致相当于美国的国土面积。而这些新树未来几十年里可以从大气中吸收近7500亿吨导致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这几乎等同于人类在过去25年排放的碳污染的总和。因此,该科学家认为,对抗全球变暖最根本的方法是,种植1万亿棵或1.5万亿棵树。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这位科学家观点的是?( )
11.古代绘画艺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40.人脸识别的相关应用需要公民肖像做支撑,因此,肖像权是人脸识别过程中最有可能 受到侵害的权利。在人们看来,人脸识别当然是识别人脸。但实际上,人脸识别图像上显示的是人脸,不过后台能够看见的画面已不局限在人脸范围,这样的人脸识别采集图像,的确有“说话不算数”之嫌。进一步说来,如此人脸识别的App 在法律上也涉嫌越权或者侵权。 人脸识别只能采集公民主动提供人脸的图像信息, 一旦采集范围扩大,将人脸周围的图像、公民所处的环境、正在从事的行为等信息进行采集,将侵犯公民不愿暴露的隐私。下列选项与文段意思不符的是( )。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于2022年4月发布,提出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下列做法符合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的是()。
40.我国全年降水量、河川径流量60%~80%集中在汛期;同时,降水和径流的年际变化显著,最大和最小年降水量南方地区相差2~4倍,北方地区相差3~6倍,径流量最大和最小年份相差10~15倍。天然来水过程与需水过程不匹配,很多地区出现旱涝急转,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加大。随着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人口和经济要素进一步向城市集聚。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人口城镇化率仅30%,2020年已达63.8%。城市群尤其中心城市水资源保障问题将日益突出。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下列选项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 )。
替代性满足指当欲望能量在最初对象上遇到阻碍时,就会向其他对象转移;如果再次遇阻,就再次转移,直到寻找到一个替代对象以消除紧张、满足欲望为止。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不属于替代性满足的是( )。
51.长棘海星,这种像仙人球一般长满尖刺的生物,是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主要捕食者。成年长棘海星的身体直径可以达到35厘米,有记录的最大个体甚至能超过75厘米。长棘海星 以各类珊瑚,尤其是造礁珊瑚为食,被啃食的珊瑚只会留下白森森的外骨骼。如同肆虐于草原和农田的蝗灾一样,在全球范围内长棘海星会出现不规律的种群暴发,对珊瑚礁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这段文字没有提及长棘海星的( )。
把下图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 是( )。
我国宏观调控体系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不断创新、完善,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加速创新,数字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数字技术不仅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支撑,而且是辅助经济治理的基础。宏观经济是一个不可中断的连续进程,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据也是动态的、系统化的,以不间断的“流”的形式存在。发挥数字技术在宏观经济治理中的作用,是创新和完善调控的重要任务,是提高调控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的重要条件。这段文字是一篇文章的引言,接下去作者最可能讲述的是:
55. 制造与服务融合是智能制造的重要内容之一,服务要素渗透到制造各个环节中形成了生产性服务与制造服务化。本文从工业互联网的商业视角、使用视角、功能视角、实现视角建立了制造与服务融合中虚拟逻辑与实体活动交互的技术体系,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生态位驱动、供应链驱动、大数据驱动、物联网驱动的制造与服务融 合方法。本文构建的制造与服务融合技术体系,深化了工业互联网在制造业与服务业中的应用,为数字经济中 制造服务产业的技术创新奠定了基础。如果这是一篇论文的摘要,那么这篇论文的标题最有可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