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讨论法
B
讲授法
C
谈话法
D
演示法
正确答案 :A
相关试题
25.问题: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教师应如何吸引小学生听课。(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我国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由军国民主义教育转向了平民主义教育,并初次根据儿童身心发展划分教育阶段的学制是( )。
6.关于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22.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主要观点,
18.甲乙二人体育水平较为接近。某次体育测试,甲考完后,乙问甲考试怎么样。甲说不是很难,考得还不错,乙觉得考试对自己来说应该也不会难,自己也能考得不错。这说明下列哪一因素会影响自我效能感?( )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24.问题:(1)请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8分)(2)班主任应该如何调解班干部和同学间的矛盾?(12分)
12.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通过他人成功的经验或受到的赞扬来增强自身完成某事的决心和信心属于( )。
14.小杜很喜欢打篮球,在上课时常常被操场上突然传来的打球声吸引。这属于( )。
2.《学记》中的“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这句话体现了( )的教育思想。
3.宋老师根据学生( )的能力是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这一美育要求,开展了一次“我来为党国过生日”的主题绘画活动。
4.宋老师在讲解《两小儿辩日》这一课时,将教学目标设计为:“通过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将学生带入争辩的情景中,从而说明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培养学生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该教学目标属于三维目标中的( )。
7.教师的劳动没有严格的劳动场所的界限,教师可以在教室、操场、校外甚至是网络上进行教育,这表明教师的劳动具有( )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