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融入群众生活 提高文化服务力
B
着力传承发展 永葆文化生命力
C
推进产业发展 增强文化生产力
D
大步走向世界 提升文化影响力
正确答案 :C
解析
C 【解析】标题提炼题。文段开头提到吴桥充分挖掘杂技文化资源,用“杂技”来振兴县域,接着论述创新杂技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加大杂技文化建设投资力度,推进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承办杂技文化系列重大活动,这些都属于推进产业发展,最后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因此整个文段围绕推进产业发展来论述,对应C项,当选。
A项,“融入群众生活”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B项,“着力传承发展”,文段并未围绕“传承”来论述,排除;
D项,“大步走向世界”仅对应文段尾句“杂技衍生产品畅销国内市场,远销十多个国家”,未提到“产业”,非重点,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C项。
【文段出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相关试题
79.根据定义,微生物的个体小到肉眼无法可见。但据某权威杂志近日报道,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无须借助显微镜就可用肉眼看到的细菌——华丽硫珠菌,它可长到2厘米,形如一根细绳。研究人员表示,这一潜伏在加勒比海格兰德特雷红树林中的微生物,将我们认为的细菌大小上限提高了10倍。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
85.已知章一回答了第1题和第9题,且吴标回答了第5题,则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加强健康科普_______________。医务人员接受过专业的医学教育,常年为患者健康服务,积累了大量科学的健康知识,相比其他人群,做健康科普更权威,也更有优势。医疗机构应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加健康科普,通过建立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激励机制,让他们有时间、有动力去做好健康科普工作。 填入画横线部分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6.晋南有农谚曰:“桃花开,杏花落,种上玉米没有错。”临汾市翼城县海拔480米左右的平川地区,在“清明”初期就开始播种玉米;但位于海拔1040米的隆化垣上,种植玉米就到了“谷雨”初期。桃花盛开的时间相差半个月,播种的时间就推后半个月。 上述文字意在说明( )。
8.古诗词中有不少是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的。下列诗词所涉及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②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③荔枝嚬笑虽甘美,马践嵬坡促命亡④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
53.兴隆工厂有三条生产线,分别用于生产甲、乙、丙三种零件,各生产线每人每小时制造的零件数量依次是10件、15件、5件。已知某仪器由甲、乙、丙零件各一件组成,兴隆工厂的300名工人仅负责生产零件,无需组装仪器,则当兴隆工厂接到该仪器的加急订单后,最有生产效率的人员分配方案是甲、乙、丙零件生产线依次安排( )人。
50.某地为开展“三下乡”送温暖活动,决定购买一批大米和食用油以慰问困难群众。已知大米每袋100元,食用油每桶60元。由于购买数量较大,厂家给予一定的价格优惠,其中大米每袋优惠10%,食用油每桶优惠25%,最终付款金额总共少支付了15%,那么此次购买的大米和食用油的数量比为( )。
13.揭开App的面纱,背后“算法”等技术的操控者才是_____。平台企业按法律要求要定期发布个人信息保护社会责任报告,接受社会监督,不能简单把“杀熟”的责任_____给计算机系统和算法。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3.我国工业门类齐全、企业众多,但规模、设施和技术储备参差不齐,石化化工、钢铁、食品、纺织印染、造纸等不同企业排出的工业废水性质差异很大,很难用一种技术方案或一种模式予以解决,必须分类统筹推进工业废水循环利用。这主要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
76.某研究发现,熊果酸具有促进中枢神经系统髓鞘损伤修复的作用。研究人员使用了实验室级别的熊果酸单体进行实验。他们利用多发性硬化症经典动物模型,模拟了人类疾病中促炎细胞浸润、髓鞘脱失和进行性瘫痪等临床病症。在造模后第60天开始治疗,此时大脑和脊髓已经形成了不可自发恢复的髓鞘损伤,需要对其进行髓鞘再生和神经修复。令人鼓舞的是,熊果酸治疗后第20天患病小鼠的临床症状开始缓解,瘫痪的小鼠逐渐恢复了基本行动能力。以下选项如果为真,最能够支持上述结论的是( )。
86.填入表格问号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5.相关监测显示:约有4000只白鹤和超过3万只鸿雁在鄱阳湖越冬,均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越冬候鸟种群;此外,占全世界80%的东方白鹤也在此越冬。白鹳、鸿雁、东方白鹳、小天鹅、白琵鹭等18种水鸟均超过占全球种群数量1%的国际重要湿地标准。在鄱阳湖越冬的水鸟中,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受威胁的物种有23种。其中,白鹤、青头潜鸭、勺嘴鹬属于极危等级;东方白鹳、黑脸琵鹭、中华秋沙鸭等属于濒危等级;小白额雁、鸿雁、白头鹤等13种属于易危等级。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