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根据所给材料,回答第106—110题。
某校有7名优秀的学生G、H、L、M、U、W和Z。暑假期间,学校将派这7名优秀的学生去英国和美国学习。每人恰好去这两个国家中的一个,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长,这次活动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如果G去英国,则H去美国。
(2)如果L去英国,则M和U都去美国。
(3)W所去的国家与Z所去的国家不同。
(4)U所去的国家与G所去的国家不同。
(5)如果Z去英国,则H也去英国。
A
M、W
B
L、Z
C
M、Z
D
M、U、W
正确答案 :D
解析
106.D【金标尺答案】智力推理。题干信息:①G英→H美;②L英→M且U美;
③W≠Z;④U≠G;⑤Z英→H英;⑥每人恰好去这两个国家中的一个。本题采用代入法解题。A项,只有W、M去英国,那么G、H、L、U、Z都去美国,与④矛盾,排除;B项,Z去英国,是对⑤的肯前,根据肯前必肯后,得H也去英国,与题干矛盾,排除;C项,Z去英国,是对⑤的肯前,根据肯前必肯后,得H也去英国,与题干矛盾,排除;D项,M去英国,是对②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得L去美国,由W去英国,再根据条件③,得Z去美国,由U去英国,再根据条件④,得G去美国,G去美国对①的否前,否前不确定,此时H可以去美国,没有产生矛盾,因此M、U、W可以作为去英国的学生的完整且准确的名单,当选。故本题答案为D项。
相关试题
法国心理学家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把很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使其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在花盆的不远处,放了一些毛毛虫喜爱吃的菜叶,毛毛虫一个跟着一个沿着花盆边缘走,最终,精疲力竭死去,后来科学家把这种喜欢跟着前面路线走的习惯称之为“跟随者”习惯,把因跟随而导致失败的现象称为“毛毛虫效应”。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哪种行为属于“毛毛虫效应”?( )
46.家长要态度明确,跟孩子讲清楚他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否则有什么样的后果。如果孩子有乱丢东西、不爱整理的习惯,家长在惩罚时就应该让其自己收拾好东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须要做好,否则又要受罚。家长千万不能含糊其辞甚至让孩子“自己去想”。家长不给“出路”,孩子改错就没有目标,效果就不明显。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个观点,即( )。
100.灯笼椒:鸡冠花
128.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收支盈余比上一年()。(注;收支盈余=收入-消费支出)
技能交换就是用自己掌握的技能交换别人掌握的技能,各取所需,以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同时节省下高昂的培训费。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最可能属于技能交换的是( )。
112.以下年份中,江浙沪地区年人均消费支出年增长额最多的是()。
127.2022年,除其他用品及服务外,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最少的类别是()
科学家研究了过去6600万年的古气候记录,发现地球气候的变暖事件比冷却事件温度变化更大。对这种变暖偏差的一个可能的解释在于“乘数效应”,即最初的变暖引发一系列相应变化,自然地加速某些生物和化学过程,进而导致更多的变暖,研究小组观察到,在500万年前,大约在北半球开始形成冰原的时候,这种变暖的偏差消失了。但随着今天北极冰层的消退,科学家推测,乘数效应可能会重新启动。 以下陈述如果为真,哪项最能支持上述科学家的推测?( )
130.根据资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8.人类与HIV的对抗已_____了数十年。目前预防和治疗HIV感染的______疗法——抗逆转录病毒疗法虽能够让患者长期健康地生活,却不能治愈他们,HIV会在患者体内“潜伏”下来,如果患者停止治疗,病毒会重新醒来并迅速繁殖。长久以来,找到彻底______患者体内所有HIV的方法一直是科学家们努力的方向。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98.传统社会能够提供的文化产品很少,公众的可选择性也很小,公众的兴趣爱好主动或被动地被聚拢到一起;进入现代社会,伴随着文化产业、网络和传媒的快速发展,娱乐方式也从传统的人际直接互动转变借助于机器的人际间接互动,甚至是人机互动。公众的选择范围在极大扩展的同时,公众因选择的多样性而出现大量分流,随之而来的是共同兴趣爱好的消逝。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反驳上述论证的是( )。
51.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的物质基础。人类包括衣食住行在内的最基础生存,每一样都离不开生物多样性。如果要求再高一点,希望生活丰富多彩,那就更加离不开生物多样性了,因为正是大自然的多样性才给人类的生活提供了多样的选择。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现在,人类对于大自然处于过度开发的状态,因此保护自然迫在眉睫,( ) 。以前,我们觉得保护动物就要把动物从自然里拿出来,放在一个我们单独提供的很好的环境中来保护,但结果事与愿违。如果我们的目的是实现成功的保护,这条路是行不通的;只有依赖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才能真正保护好生物多样性。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