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
对
x
错
正确答案 :错
解析
本题考查刑事责任年龄。
我国关于刑事责任年龄是采用分段式的规定,不满14周岁的人一律不负刑事责任;已满14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所以,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是指12以上不满16周岁。
故本题说法错误。
相关试题
下列行为构成犯罪的是( )。
工人孙某主动携带6岁小孩进入森林探险。走入山林约5公里时,两人失散。孙某继续独自狩猎,既不寻找小孩,也没返村告知小孩家人,便径直回县城工作单位。4日后,林中发现被野兽咬伤致死的小孩尸体。孙某的行为属于( )。
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是18周岁。
下列行为,当事人应承担刑事责任的有( )。
某汽车司机在雨夜行车,从马路中间的一块塑料布上驶过,司机以为塑料布下是附近农民的稻谷,结果压死了塑料布下睡着的一个精神病人,对该精神病人的死亡,司机所持的主观心理态度属于( )。
我国立法上将犯罪分为10类,并通过刑法分则第一至十章分别予以论述,这种分类主要是依据( )。
下列行为中,构成犯罪的是( )。
变电站职工甲在值夜班时擅离职守,致使一场火灾发生。甲主观上是犯罪故意。
在不作为犯罪中,下列可以构成作为义务的来源的有( )
犯罪的本质特征是( )。
王某因给朋友过生日而喝醉,在意识不清的情况下,王某用刀刺死了前来劝阻的饭店保安。下列关于王某的行为,判断正确的是( )。
甲攻击乙致乙死亡,在对甲的行为定罪时有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致死)两种意见。从犯罪构成角度看,两种意见的根本分歧在于( )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