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两害相权,取其轻
B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C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D
前有虎豹,后有豺狼
正确答案 :B
解析
【事考帮答案】B。主旨概括题。文段围绕资本主义分别从两个角度展开论述,通过“贸易流通,创造工作岗位”、“成为最大救赎”可知,强调的是资本主义带来的的积极影响:通过“改变地球”、“对环境的毁灭爆发总危机”可知,强调的是其带来的消极影响。故文段为并列结构,分别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对资本主义带来的影响展开论述,对应D项,此处“萧何”指代资本主义,“成”、“败”分别对应其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A项,“两害相权,取其轻”是指把两项祸事进行比较,选取其中较轻的一项。仅概括到了消极影响,表述片面,排除;C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比喻事情进行下去没多大必要,就此放手又舍不得。文段并未体现要放弃资本主义的意思,排除。D项,“前有虎豹,后有豺狼”比喻形势危急,进退两难,不能概括资本主义的积极影响,排除。故本题答案为B项。
相关试题
31.细胞凋亡类似于细胞的自然死亡,但最大的特点是一种生理性、主动性的死亡,也是一种主动性的“自觉自杀行为”,而非病理性死亡,所以叫“程序性细胞死亡”,如果没有这种自觉的“自杀行为”,人的进化发育和生长就会陷于混乱。细胞焦亡则不同,是一种病理性自杀,所以,发生细胞焦亡的一般是那些被病毒或细菌感染的细胞,如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免疫细胞,但发生细胞凋亡的是那些并未被细菌和病毒感染的正常细胞。下列陈述符合文意的是( )。
85.石头:墓碑:工艺品
下列诗句描写的情景与季节对应错误的一组是( )。
四、定义判断。共5题。每道题先给出一个定义,然后列出四种情况,要求你严格依据定义,从中选出一个最符合成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注意: 假设这个定义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66.服从,是指在他人命令和要求下所实现的自己本来不愿做的行为,亦即按他人旨意行事。根据此定义,下列属于服从的是( )。
53.某班的全体学生按顺序站成一排,小松的前面有18个人,若保持排列顺序不变,把队伍分成人数相等的3队,这时,小松的前面有6人,则该班共有( )人。
为了生存,植物必须对周边“视觉”环境的动态了如指掌。为此它们需要知道光的方向、强度、持续时间和颜色。毫无疑问,植物可以察觉人类可见的和不可见的电磁波。我们只能感知波长范围较窄的一段电磁波,植物却能感知到波长更短或更长的电磁波。不过,尽管植物能“看”到的光谱的波长范围要比我们能看到的宽广得多,它们却“看”不到图像。植物没有神经系统,不能把光信号转化为图像,但是能够转化成调控生长的种种指示。植物没有眼睛,正如我们没有叶子。但是植物和我们都能察觉到光。 下列说法与文意相符的是( )。
沈阳、北京、台北三大故宫举世闻名,按照建造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92.2014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四大服务业增加值占该特区GDP的比重约为( )。
三、逻辑推理:每题先给出一段陈设,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质疑的。然后分别列出四种情况,要求你根据这段陈述,选出一个与所给的陈述最相符的答案。本部分共10题,每题1分。请开始答题:66.有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人口由1978年的1.72亿增加到了2011年的近7亿,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2%上升到2011年的51.27%。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是我国经济飞速增长的时期,因此城镇化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原因。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这一论证?( )
长期以来,“准确定位”被认为是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的头等大事,也被视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环节。这种定位思维偏重城市作为空间的存在和物理形态的延续,却忽视了城市的功能和价值的体现,忽视了对“人”这个城市主体的观照,最终造成城市建设“摊大饼”、千城一面。如果说资源禀赋决定了城市竞争中的比较优势,那么城市的品牌和价值才是城市竞争优势的核心。只有从定位导向转到价值导向,才能真正提升城市品质、产业品质和市民生活品质,推动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和城市生产力发展的良性循环。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
51.甲乙两船从一条河的A、B两个码头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船的静水速度比乙船的静水速度快20%,水速为乙船静水速度的10%,两船在距离中点10千米处相遇。A、B两个码头间的距离为( )千米。
51.通过使用超高速摄影机、荧光成像和建模实验,研究人员发现,降雨会带动微生物扩散,每一滴雨滴可以将土壤表面0. 01%的细菌转移至空气中。尤其当雨点降速与小雨近似,气温与热带地区近似时,雨滴“砸”向土壤时产生的每- -股气溶胶都包含来自土壤的几千个细菌。这些细菌可以在空气中存活逾1个小时。虽然细菌转移的比例看起来不高,但据测算,每年由降雨散播的细菌总量可达10000万亿到800000万亿,全球降雨或能转移土壤中全部细菌的1. 6%至25%,具体比率视土壤类型和当地气候而定。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