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是由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方面组成
B
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实际参与者,也就是具体的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
C
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教育法律主体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D
教育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不受法律事实的影响
正确答案 :D
相关试题
39.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40.结合实际,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上课时,有个别学生两眼呆呆地望着老师一动不动而内心却在考虑其他的事情,大部分的学生其视、听、动作则始终随着老师从一个问题转移到另一个问题。这两类学生分别反映了注意的( )。
35.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是背道而驰的,强调教育的个体功能会削弱教育的社会功能。
36.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若一个测验的效度高,那么其信度一定高,但信度高,效度未必高。
下列哪项行为不属于教师依法享有的权利( )。
3.在讲完校园的绿地面积后,王老师要求学生回家测量自家房间的面积,这种教学方法是( )。
32.场独立型学生比场依存型学生的问题解决水平高。
9.将大班教学、小班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42.结合实际,论述应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育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中,使主体明确可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以及要求做什么的要素是( )。
21.开学第一周,李老师试图教授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怎么做。他说:“当我提问时,你应该举起右手,我可能就会叫你起来回答问题。你们能够像我这样举起右手吗?”四十只手举起来了,但都是左手。据此可推出这个阶段的学生处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