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所有的水生动物在物种进化中都未曾脱离过水中生活
B
鱼类的含氮排泄物中约有50%-80%是以氨的形式从腮部排泄的
C
水生动物按照栖息场所分为海洋动物和淡水动物两种
D
在水生动物中,腔肠动物包括海葵、海蜇和珊瑚虫等
正确答案 :A
解析
生物常识。
A项错误,水生动物是指主要在水中生活的动物。大多数水生动物是在物种进化中未曾脱离水中生活的水生动物,也有像鲸鱼和水生昆虫之类由陆生动物转化成水生动物的水生动物,后者有的并不靠水中的溶解氧来呼吸。
B项正确,鱼类的含氮排泄物中约有50%—80%是以氨的形式经鳃部排泄的。氨在体内生成时耗能很少,而且很容易溶解在水体中、并很快扩散,所以含氮排泄物以氨的形式对水生动物是极为有利的。
C项正确,水生动物按照栖息场所可分为海洋动物和淡水动物两种。海洋动物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包括各种螺类和贝类。淡水动物主要生活在河流、湖泊、池塘等淡水生态系统中。
D项正确,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海蜇、海葵、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
本题为选非题,故本题答案为A项。
相关试题
在某班级的学生中,所有会弹钢琴的都不会下象棋,有些会弹钢琴的不会跳舞,有些会拉小提琴的会下象棋,所有会拉小提琴的都会跳舞,有些会拉小提琴的会弹钢琴。如果以上陈述为真,以下除哪项外也一定为真?( )
大脑灰质是大脑信息的处理器,灰质密度越高,信息处理能力越强。长期冥想的人的大脑前额叶的灰质密度远高于常人。有科学家认为,冥想有助于提升认知和情绪调节。若下列各项为真,科学家得出这一结论的前提是( )。
-1,2,4,24,240,( )
1.根据给定资料2,请总结青年返乡创业起到什么积极作用。(15分)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250字。
与人类社会的知识积累与更替的方式不同,经过历史的筛选,当今社会已为个人提供_____式的学习方法,我们可以直奔主题,以前人不可想象的速度在短时间内达到人类几千年的积累的知识水平。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文艺复兴以后,公平正义逐渐成为资产阶级的革命口号和价值追求。随着资本主义革命的胜利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日渐成熟,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也逐渐成为了资产阶级的核心价值观②中世纪以后,在神学笼罩下,公平正义成为一种基于某种“天然”权利的“得其所应得”的道德律令③客观上讲,资产阶级提出公平正义的观念不仅对资产阶级革命有巨大的意义,对资本主义社会本身制度体系的构建和社会的运行以及良性发展也有重要意义和价值④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首先提出了公平和正义的问题,强调公平即和谐⑤但是,深究其本质和目的,不难看出资产阶级公平正义理念与价值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这种将公平正义推到无以复加高度的理论说辞具有很强的迷惑性⑥公平正义在西方思想文化中具有深厚的渊源和阶级局限性⑦事实上,公平正义作为一种道德规范也好,作为一种价值标准也罢,本身具有阶级性和时代性将上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人均实际可利用水资源量为 900 立方米,且分布极不均衡。全国每年缺水量为 500 多亿立方米。2010年,北京人均水资源降至 107立方米,同期巴黎为 490立方米,东京为 398立方米。北方资源性缺水程度加剧,而南方水质型缺水现象突出,地下水污染状况严重。在 200个城市的地下水监测中,水质较差的有 40.3%,极差的有 14.7%,珠三角等区域内主要城市及近郊地下水中普遍监测出有毒微量有机污染指标。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下列诗句所描述的对象和地点对应正确的是( )。
膳食指南是健康教育和公共政策的基础性文件,是国家推动食物合理消费、提升国民科学素质、实施健康中国-合理膳食行动的重要措施。下列成年人的饮食方式中,最不符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的平衡膳食八准则的内容的是( )。
某人在河里游泳,逆流而上,他在A处掉了一只水壶,向前又游了20分钟后,才发现丢了水壶,立即返回追寻,在离A处2千米的地方追到。假设此人在静水中的游泳速度为每分钟60米,则水流速度为( )米/分钟。
以前,为了吃到放心蔬菜,很多消费者喜欢购买有虫眼的蔬菜,他们认为这样的蔬菜没有打过农药,因为如果打过农药,虫子肯定就不会去吃这样的蔬菜了。而现在,大多数消费者已经转变了观念。以下各项判断如果为真,则哪项能够解释消费者观念的转变?( )
近年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商业化运用也在不断落地。目前,A市政府部门发布了自动驾驶全无人商业化试点政策。在A市特定区域内,乘客可以乘坐到无人驾驶的出租车。据统计,A市无人驾驶出租车试运营以来,收获比普通出租车更高的满意度。因此,无人驾驶出租车取代普通出租车是众望所归。以下表述与题干的逻辑错误最相似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