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
对
x
错
正确答案 :对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问题解决是指为了从问题的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而采取一系列具有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的过程。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有:(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5)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所以问题解决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故本题说法正确。
相关试题
24.教育过程中应奖励一些具体的道德行为,而不是奖励一些概括性的行为。( )
16.运用程序性知识才可以解决的问题有( )。
“见者易,学者难”说明动作技能学习中( )的重要性。
23.概念性知识对人们的生活与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其中,学习“气温”“降水”等概念后才能学习“气候”概念,体现了概念性知识( )。
12.学习策略一定要适于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类型。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动机类型,帮助学生选择学习策略或改善其对学习不利的学习策略。这主要体现了学习策略教学应遵循( )原则。
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
9.下列选项中叙述错误的是( )。
8.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其创造力,常用的方法有( )。
20.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互相作用后获得的( )。
学生能够相信并接纳他人的观点,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同时将这些观点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说明其品德发展达到了认同阶段。( )
初二学生小亮在家写作业时,灯忽然熄灭了,他根据在物理课上学到的知识,推测可能是保险丝断了,然后他检查了闸盒里的保险丝。这是问题解决过程的哪个阶段?( )
33.由于新旧知识关系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学习形式,即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下列选项属于下位学习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