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自主对羞愧
B
信任对怀疑
C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
勤奋对自卑
正确答案 :C
解析
【金标尺解析】本题考查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将人的社会化进程分为了八个阶段,其中,在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岁)阶段,个体开始考虑“我是谁”这一问题,体验着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故 C 项符合题意。
A 项:在自主性对羞愧(1.5 岁 -3 岁)阶段,儿童开始表现出自我控制的需要与倾向。此时,
成人应该鼓励儿童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使儿童通过自身体验获得自信。如果父母给儿童过多的限制或者过度的保护,儿童就开始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产生羞愧。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B 项:在信任对怀疑(出生 -1.5 岁)阶段,如果婴儿得到较好的抚养并与父母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儿童就将对周围世界产生信任感,否则将产生怀疑和不安。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D 项:在勤奋对自卑(6-12 岁)阶段,儿童进入学校,学习知识和技能。儿童开始发展勤奋,形成一种成功感和对成就的认识。如果面临的任务过于困难,造成了失败,那么儿童可能产生自卑。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 C。
相关试题
1.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教师要努力做到“三个牢固树立”,即( )。
25.1岁的明明不知道“猫”这个声音符号代表着什么意义,当家长多次指着路边的小猫说“猫”,他渐渐明白“猫”这个声音符号代表着他们实际看到的猫。根据奥苏贝尔对知识的分类,这是( )。
14.对于一项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如果同时提供物质奖励,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该活动的兴趣。( )
6.从该案例得到的启示有( )。
11.我国古代“六艺”和欧洲中世纪的“七艺”,所体现的课程定义是( )。
12.刘老师上课时,一位同学突然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引起了全班同学的探索兴趣,刘老师后半节课就围绕这个问题而展开了教学。此后半节课的教学目标属于( )。
29.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遇到一个好班主任,因为好班主任善于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班级组织。这里家长主要看重班级的( )。
9.我国对教师形象的言说多以照喻形式出现,将教师比作“春蚕”“蜡炬”“铺路石”“孺子牛”所体现的教师职业形象是( )。
3.学校教育具有极强的目的性,系统性和组织性,而家庭教育不具有目的性,系统性和组织性。( )
14.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有助于在教学中贯彻下列哪一教学原则?( )
8.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是自发形成的,学生易结成小团伙,造成班级不团结,因此,班主任老师应反对非正式群体的存在。( )
42.某小学老师跟学生约定,上课不准许使用手机,否则将没收销毁,并让学生写下承诺书。一次,老师抓住一个上课玩手机游戏的学生,并当场毁坏手机以示惩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