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①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正犹如同是一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它“成器”,分别全在性分与修养。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
②过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点。
③第一,一篇好文章一定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其中全体与部分都息息相关,不能稍有移动或增减。一字一句之中都可以见出全篇精神的贯注。比如陶渊明的《饮酒诗》本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人把“见”字误印为“望”字,原文的自然与物相遇相得的神情便完全丧失。这种艺术的完整性在生活中叫做“人格”。凡是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现。大而进退取与,小而声音笑貌,都没有一件和全人格相冲突。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是陶渊明的生命史中所应有的一段文章,如果他错过这一个小节,便失其为陶渊明。下狱不肯脱逃,临刑时还叮咛嘱咐还邻人一只鸡的债,是苏格拉底的生命史中所应有的一段文章,否则他便失其为苏格拉底。这种生命史才可以使人把它当作一福图画去惊赞,它就是一种艺术的杰作。
④其次,“修辞立其诚”是文章的要诀,一首诗或是一篇美文一定是至性深情的流露,存于中然后形于外,不容有丝毫假借。情趣本来是物我交感共鸣的结果,景物变动不居,情趣亦自生生不息。我有我的个性,物也有物的个性,这种个性又随时地变迁而生长发展。每人在某一时会所见到的景物,和每种景物在某一时会所引起的情趣,都有它的特殊性,断不容与另一人在另一时会所见到的景物、和另一景物在另一时会所引起的情趣,完全相同的。毫厘之差,微妙所在。在这种生生不息的情趣中。我们可以见出生命的造化。把这种生命流露于语言文字就是好文章;把它流露于言行风采,就是美满的生命史。
⑤_______________俗滥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成规旧矩。西施患心病,常捧心颦眉,这是自然的流露,所以愈增其美。东施没有心病,强学捧心颦眉的姿态,只能引人嫌恶。在西施是创作,在东施便是滥调。滥调起于生命的枯竭,也就是虚伪的表现。“虚伪的表现”就是“丑”,克罗齐已经说过。“风行水上,自然成纹”。文章的妙处如此,生活的妙处也是如此。在什么地位,是怎样的人,感到怎样情趣,便现出怎样言行风采,叫人一见就觉其谐和完整,这才是艺术的生活。
⑥俗语说的好,“惟大英雄能本色”,所谓艺术的生活就是本色的生活。世间有两种人的生活最不艺术,一种是俗人,一种是伪君子。“俗人”根本就缺乏本色,“伪君子”则竭力遮盖本色。俗人迷于名利,与世浮沉,他们的大病是生命的枯竭。“伪君子”则于这种“俗人”的资格之上,又加上“沐猴而冠”的伎俩。他们的特点不仅见于道德上的虚伪;一言一笑,一举一动,都叫人起不美之感。谁知道风流名士的架子之中掩藏了几多行尸走肉?无论是“俗人”或是“伪君子”,他们都是生命上的“苟且者”,都缺乏艺术家在创造时所应有的良心。像柏格森所说的他们都是“生命的机械化”,只能作喜剧中的角色,生活落到喜剧里去的人大半都是不艺术的。
A
若是写为“悠然望南山”,诗人所表达的自然相得就被淡化了
B
情趣应该是物我交感的个性化的东西
C
东施效颦、沐猴而冠都是生命枯竭的表现
D
文中“本色的生活”就是指不迷于名利的淡泊生活
正确答案 :D
解析
【事考帮答案】D。细节理解题。D项,对应第6段“艺术的生活就是本色的生活。世间有两种人的生活最不艺术,一种是俗人,一种是伪君子。‘俗人’根本就缺乏本色,‘伪君子’则竭力遮盖本色。”因此,“本色的生活”既不可迷于名利,也不能虚伪,选项表述片面,不符合文意,当选。A项,对应第3段“比如陶渊明的《饮酒诗》......原文的自然与物相遇相得的神情便完全丧失”,符合文意,排除;B项,对应第4段“情趣本来是物我交感共鸣的结果......完全相同的”,符合文意,排除;C项,“东施效颦”对应第5段“在西施是创作,在东施便是滥调。滥调起于生命的枯竭”;“沐猴而冠”对应第6段“俗人迷于名利,与世浮沉,他们的大病是生命的枯竭。‘伪君子’则于这种‘俗人’的资格之上,又加上‘沐猴而冠’的伎俩”。可知二者皆是生命枯竭的表现,符合文意,排除。故本题答案为D项。
相关试题
50.大豆:酱油
21.①所以,国务院印发了《2019年全国减轻企业负担工作实施方案》 ②然而,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拖欠相关方款项的新闻时有发生 ③一些地方政府、国企长期拖欠款项可能严重影响经济正常运行 ④除了政府,国有大型企业也时有拖欠民营企业款项的情况 ⑤提出今年的工作目标之一是持续推进清欠专项行动 ⑥现代经济运行中,政府部门被认为是信用最高的,有政府背书的单位在信用评级中都享有较高的评级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24.随着农村人口快速向城市转移,教育资源的供给并未随之增容,如调整中小学布局,扩建、新建学校,调配师资,单纯靠挖掘潜力“加双筷子”的办法,终究难以为继。人口城市化是不可逆的趋势,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化,不是简单把农村学生留在农村,事实上也是留不住的;应顺应城市化发展的趋势,随人口流动来配置教育资源。子女教育往往是农村进城人口的第一需求,解决好农民子女进城教育的问题,是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基础。这段文字针对的主要问题是( )。
93.2016年,新疆企业法人单位数占五省企业法人单位数的比重为( )。
60.由于厂家政策、优惠力度和节假日等因素的影响,每年9月和10月都是各家企业给予厚望的销售旺季,汽车行业向来有“金九银十”的说法。然而,2018年9月的汽车销量却不尽如人意。2018年1~9月全国乘用车市场同比增速-0.6%,较1~8月1.3%的增速下降近2个百分点。以下选项如果为真,不能解释上述现象的是( )。
58.某病房有6位病人。其中,患者甲说:“大家都有高血压。”患者乙说:“这个病房没有病人得高血压。”患者丙说:“有病人有高血压。”患者丁说:“有病人没有高血压。”假如患者丁说的是真话,那么可以推出的是( )。
工厂组织工人参加技能培训,参加车工培训的有17人,参加钳工培训的有16人,参加铸工培训的有14人,参加两项及以上培训的人占参加培训总人数的2/3,三项培训都参加的有2人,问总共有多少人参加了培训?
59.中秋佳节,吴强、赵东、侯康、孙超买月饼时有四种选择:五仁、蛋黄、豆沙、枣泥,大家最终都买了自己喜欢的馅。已知:①每人至少买一种月饼,只有一个人买的种类最多;②吴强、侯康不喜欢枣泥的味道;③赵东和吴强的喜好完全相反;④吴强和孙超没有买五仁月饼;⑤赵东和吴强分别最多买了两种馅料月饼;⑥只有一个人买五仁馅料的月饼。如果上述的陈述都是真的,谁买月饼的种类可能是最多的?( )
77. 下列中国古代对人的年龄称呼,其中对应人的年龄最小的是( )。
26.下列选项中,有歧义的一项是( )。
8.将张、王、李、陈、赵五名应届毕业生分配到甲、乙、丙3个不同的科室,要求每个科室至少分配1人,甲科室分配的人数多于乙科室,且张和王不能去丙科室。则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
14.这种由自然力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是人们无法_____的客观事实,但是人为的作用可以影响原生环境问题的_____,加大或减轻灾害的影响和损失。下列选项中,依次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