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收入越来越向政府和资本倾斜
B
政府应适当降低税收
C
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较快
D
政府收入过高会成为企业的负担
正确答案 :A
解析
文段先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从1994年到1997年的10%增长到2011年的22%;再说,同期的企业或者是资本收入也大幅增长,到2011年底,企业存款增长了5.58倍,已经超个人存款2.68倍的增幅,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的是从1994年到2011年期间,政府和资本的收入增幅大大上升,A项与此表述一致。
相关试题
78.跟石头和金属相比,木质砧板从表面上看也是硬邦一块,可“内心”柔软,内部的植 物纤维虽紧密排列,但仍有很多细微的空隙,(这使它在受到剧烈冲击时),内部结构发生 弹性微调,既能避免与刀刃硬碰硬伤及刃口,又能吸收一部分冲击力,不会让刀刃在接触板 面的一刹那,由于反弹力过大而“剑走偏锋”发生侧滑,这在连续切割,比如剁馅、切丝时 尤为明显。括号句子中的“这”指的是木质砧板的( )。
24.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网已经形成,高速铁路网正在迅速形成。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力流动和物资流动国家,过去那种“____”的产业分工格局已被打破,地区间产业分工趋向合理;全国范围内的产业链____迅速推进,高效统一的全国大市场正在形成之中。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哲学家说,幸福是一种感觉,上午和下午感受都不一样。很多时候,也需要自我调试和社会调整。沿着这种思路,哲学家赵汀阳就认为,现代消费主义的宣传(比如消费广告刺激了大家的无限欲望),造就了“难以满足”的欲望。另一些心理学者说,很多幸福感就流失在“对比”之中,就如调查所验证的,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合理”成了影响幸福的重要因素——而不是收入是否“充足”。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
4.大山因为有脊梁,所以挺拔俊美;人因为有脊梁,所以_____;新闻因为有了脊梁,能出淤泥而不染。新闻人因为有了脊梁,才能_____稳如泰山。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41.中国中古政治制度有秦汉与隋唐两大典型,其组织与运用截然不同,然秦汉型如何演变为隋唐型,则由魏晋南北朝三百数十年间政治社会情势之积渐演变有以致之,非出某一人物之特意革创者。故魏晋南北朝时代之制度,其本身虽不成一典型,然欲观秦汉制度如何没落,隋唐制度如何新生,则必当于此一纷乱时代求之。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20. 公众参与的价值在于提高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公众的环境健康是最重要的,任何个新项目,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去_____它的环境影响就_____,那么,大量的环境隐患一旦爆发,将很难收拾。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事业的成败往往不只取决于人才的_____,还在于人才的有效使用,世界上只有_____的人,而没有无用的人,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使用人才。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33.咖啡是一种通用饮料,它在世界各地以各种不同方式供人饮用,比如,有些英国人在咖啡中泡进芥末。桔子、柠檬、丁香也是欧洲人饮用咖啡的常用配料。亚洲人喜欢将咖啡煮沸后加些糖。在澳大利亚,女招待会问你“要黑的,还是要白的?”黑的,是纯粹的黑咖啡;白的,是一半咖啡一半热牛奶。最适合作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
底线无形地存在于两个地方。一在社会中,一在每个人心里。如果人们都降低自己的底线,社会的底线一定下降。社会失去共同遵守的底线,世道人伦一定败坏;如果人人守住底线,社会便拥有一条美丽的水准线——文明。因此说,守住底线,既是为了成全社会,也是成全自己。对“底线”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8.世人心灵深处均多少缺乏安全感,都有克服这种与生俱来的不安全感的需要,人们将这种由此形成的本能的渴望称之为“救赎”。西方文化反映了游牧民族先民的感受,因而当现有的水草用罄时,要找出路永远是寻求外在的绿洲。相反的,中国文化反映了大陆性农民祖先的感受,若今年收成不好,办法不外是就地从自我努力开始,譬如修筑灌溉管道、改进土壤与种子等等,以期来年的庄稼有质与量的增进。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36.很多技术类创业的公司并没有想明白这个问题。他们往往有了一个自以为很牛的技术,就认为有了市场,其实市场需求和技术领不领先是两回事。很多看上去很炫的技术,几乎是没有市场的。你去看看科研院所和大学实验室里的那些科研成果,大多数看上去都很炫,但能够转化为市场需求的产品,不到10%!这也是很多技术类创业的公司容易失败的原因。上述文段中的“这个问题”是指( )。
34.在社会与生活步伐加快的今天,人们难得闲暇去仔细翻阅报刊来捕捉当下集体意识的火花、把握社会想象的脉搏。互联网上的搜索引擎为难以脱身的人们提供了方便,它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网民只需手指一点,即可了解社会当天所发生的事情和最受关注的热点。然而网络搜索以及与此相关的讨论,会因网络信息的不断更新而很快成为“历史”。探讨如何把这些作为社会发展轨迹的“暂时性”保留下来,以便现在和将来把它作为了解社会的独特窗口,将是一种富有创意的工作。 这段文字中画线的“它”指代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