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顺序性规律
B
阶段性规律
C
不平衡性规律
D
互补性规律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与个别差异性。其中,互补性包含两方面的内涵: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指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的互补。互补性的教学启示为: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题干中“发展优势和特长,避开短处”即为互补性规律的教育启示。D项正确。
A项: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这要求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顺序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教育。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不平衡性的具体表现包括:(1)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2)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这要求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地进行教育。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相关试题
2.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
5.生产力的发展必定会引起教育结构的变化。( )
5.1~3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小学中年级是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关键期。这说明个体心理发展具有( )。
18.关于人的发展,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4.传统的学校教育是“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 )
6.进行法制教育时,小学生学习思想品德,初中生学习道德知识,高中生学习法律知识,而大学生学习如何维护权利。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3.“人皆可以为尧舜”,教育就是修养、启发、唤醒、引导人的善性,以此为理论依据的教育论是( )。
22.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倾向于厚古薄今,时常感慨“今不如昔”,倡导“法先王”,教育上推崇“上所施而下所效”。这体现的教育价值观是( )。
4.人只有通过学校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 )
3.小王在3岁的时候已经能认识很多100以内的数字了,都是一篇古诗都不会背诵,这体现了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
2.关于人的发展,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14.某学校组织学生去学农基地体验农耕生活,小黑经历了辛勤的耕作后,更加珍惜坐在教室里学习的宝贵机会,在学业上更加刻苦。根据日本教育社会学家柴野昌山的分类,学农的经历对小黑的教育功能属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