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显露 积极
B
揭示 主动
C
呈现 刻意
D
宣扬 彻底
正确答案 :C
解析
C
解析:第一空,待填词搭配“观念文化元素”,由“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多借助有形器物文化来展示”可知,冬奥会开幕式利用有形的形式展示无形的观念文化元素,让人们体会到中国的文化。待填词应表示展示、让人们看到之意。对应选项,A项“显露”和C项“呈现”均有显现在眼前、让人看到之意,符合文意,保留。B项“揭示”指向人指出原来不易看清的事理,通常搭配“道理、真理”等,与“观念文化元素”搭配不当,排除;D项“宣扬”指广泛宣传,使大家都知道,无法体现出在眼前看到之意,排除。第二空,由“不用……同时也……”可知,前后构成反义并列,词义相反,感情色彩相反,转折后表示这些观念文化元素自然而然地、无意间表明了我们的身份,转折前应表示我们有意地想要通过这些元素表明身份,待填词应表示有意之意,且感情色彩非积极。对应选项,C项“刻意”指特意、故意,符合文意,且感情色彩消极,当选。A项“积极”指主动的、正面的,感情色彩积极,不符合文意,排除。故本题答案为C项。
【文段出处】《中国传统文化与科技美学奇妙结合》
相关试题
86、2021 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最低的月份在哪个季度?
37.在科研领域,人们也喜欢庆祝大新闻,比如证实了黑洞的存在、发明了编辑DNA的方法等。与之相比,一些耗时多年、极其艰辛的研究却鲜为人知,因为它们没有带来决定性的结果,似乎不能为解决科学问题提供任何证据,尽管它们能让我们离答案更近一步。这些没有得到预期结果的研究被称为“零结果”,它们驱使我们前进,让我们避免重复同样的错误,为未来的研究指引方向。如果没有它们,科学的发展可能放缓甚至受阻。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然而它们通常不会被发表。这不仅会导致科研效率低下,也显示当前的科学出版流程可能存在很大问题。 这段文字意在:
33、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因此,教学信息化软硬件系统的使用大多取决于教师。但教师在常年的教学中,已形成了一套( )、驾轻就熟的教学方法,如果让他们放弃现成的方法,去学习新的软硬件系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甚至要( )整门课程的教学组织方式和内容。因此,如果没有合理的激励机制,很多老师对于新系统是( )的。
63、古诗词中的对仗句要求前后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而且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必须词性相同,意义相似、相反或相关,还要讲究平仄。包括诸如:(1)流水对。一句话分成两句话说,两句话是一个整体,从结构上是并列关系,从语法上却是承接、转折、因果、假设等关系或仅是一单句。(2)扇面对。以两句对两句的对仗,称为扇面对,简称扇对,也叫隔句对。(3)当句对。就是在同一句中的词语自成对仗,同时又与另一句成对。根据以上定义,对下述四句判断准确的是:①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乌惊心。②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③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④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32、古代在一些交通不便、文化闭塞的地方,盐促进了当地的商品流通以及商业发展,并因此( )出一条条盐道。在西南地区,隐藏着众多古时的盐道,这些道路因盐而兴起,也因盐而( )。它们影响着巴蜀地区的社会与经济格局,间接催生了民族间文化与商业的( )。虽然没有茶叶的芬芳,没有丝绸的华丽,但其历史意义却丝毫不亚于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因此被很多学者称为“中国西南的陆上大运河”。
三不朽,指立德、立功、立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孔颖达疏:“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根据以上定义,下列选项不属于三不朽之一的是( )。
古典诗文:浩如烟海:灿若星河
【例4】(2022·联考)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成果被大规模地应用于建筑行业,某些建筑设计人员过分______于技术设计,认为技术就是一切,极度推崇几何形式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这类建筑的最大问题是设计跑偏或设计过度,让建筑显得极为______,破坏了周围环境的整体美感,虽然“令人印象深刻”,但总让人觉得跟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66、素描:橡皮()。
24、气候变化小说不是为了描写世界末日、地球文明终结,而是注重_________读者关注导致气候灾难的深层原因,以揭露、警示的方式强调生态危机的严峻性、紧迫性及全球性。究其根本,气候危机是一场社会危机,关乎人类普遍利益,需要全球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___________应对。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89、如2022年各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同比增速保持2021年相应月份水平不变,则2022年第四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煤总产量将在以下哪个范围内?
40.在众多仿生机器人中,爬行仿生机器人体形虽略显笨重,运输能力和移动速度却令人咋舌。其具有稳定的平衡系统,能在负重情况下行走、奔跑,还可跨越一定高度的障碍物。“体形多样、机动灵活”是爬行仿生机器人用于运输任务的一大优势。其内部安装有信号处理器和环境传感器,可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行进姿态,既能自行沿着预设路线行进,也能接受远程控制。 这段文字没有介绍爬行仿生机器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