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是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
B
主要分为活疫苗和死疫苗两大类
C
预防性疫苗的接受者主要是患病个体
D
目前我国使用的灭活疫苗有百白破疫苗,狂犬病疫苗等
正确答案 :C
解析
〔答案〕C。金标尺解析:本题考查医学常识。
A、B正确,疫苗是指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其中用细菌或螺旋体制作的疫苗亦称为菌苗。疫苗分为活疫苗和死疫苗两种。常用的活疫苗有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鼠疫菌苗等。常用的死疫苗有百日咳菌苗、伤寒菌苗、流脑菌苗、霍乱菌苗等。
C项错误,疫苗一般分为两类: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预防性疫苗主要用于疾病的预防,接受者为健康个体或新生儿;治疗性疫苗主要用于患病的个体,接受者为患者。
D项正确,根据传统和习惯又可分为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抗毒素、亚单位疫苗(含多肽疫苗)、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其中,目前中国使用的灭活疫苗有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乙型脑炎灭活疫苗、流行性感冒疫苗、百白破疫苗、狂犬病疫苗、甲肝灭活疫苗、EV71 型手足口病疫苗、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等。
故本题答案为C。
【注意】本题为选非题,请考生注意题干要求。
相关试题
58.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71.研究人员针对8万名年龄在43-79岁之间的参与者,用腕式手环记录他们的睡眠状况,并对参与者们进行了生活方式、健康状况、身体评估等调查。结果发现,与晚上10-11点睡觉的人相比,晚上10点前睡觉: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24%;晚上11-12点睡觉: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增加12%;晚上12点及更迟睡觉: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增加25%。研究人员因此得出结论晚上10-11点睡觉就会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判断( )。
70.棉花对于( )相当于( )对于芯片。
26.体育运动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有效手段。我国将体育纳入中考,并逐渐增加体育中考的分值,就是为了促使学校、家长乃至全社会更加重视学生健康,让学生在较重的课业之外能够重视身体锻炼、增强体魄,引导教育回归本义。需要注意的是,重视体育不可陷入“应试”的误区,尤应避免可能造成有违初衷的负面影响。为此,有关方面需关注这一苗头,莫让校外体育培训与学生体育中考纠缠不清。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 )。
22.诚然,信息工具的快速更迭为人类生活带来诸多美好,可心为机役、人为物役无异于一种______。从传播心理学上分析,人们都有“所见即所得,最好别思考”的思维惰性。很大程度上,网络内容生产就是在不断______这些“人性弱点”,让用户如“中毒”般停不下手、合不拢嘴。然而,人类的能动性与自制力,恰恰体现为能够战胜思维的惰性、抵御外界的诱惑。一个必须时时谨记的准则是,不论科技手段如何发达,都要让工具和人类的生活、情感、思考保持安全________,毕竟我们才是工具的主人。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34.①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快递服务网络不完善、规模效益不平衡、区域业务量不协调等问题 ②快递中异地快递业务完成量占全部快递业务量的比例很高,已成为稳定我国快递业务的主要增长点 ③又如,东部地区占据近八成的市场份额,而中部省份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速均超全国平均增速 ④当前,我国快递服务体系的发展方式正由低端粗放转向高质量发展 ⑤比如,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国同城快递业务受到一定影响,尽管这方面的业务量同比有微弱增长,但业务收入同比却下降超过一成 ⑥因此,有必要构建更加智慧畅通的快递服务体系,使快递运行更便捷更通畅 以上句子排序,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
85.能够从上述资料推出的是
50.甲乙两地相距200千米,小张和小李同时出发从甲地开车前往乙地,小张速度为80km/h,每行驶1小时休息20分钟,小李速度为60km/h,每行驶1.5个小时休息10分钟,问到达乙地时,小张比小李:
59.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67.破天荒:前所未有
人体糖分摄入过多,体内的糖分含量超标,会将多余的糖分转化成脂肪,就会导致体内的脂肪更多,肝脏可以帮助转化脂肪,但在超标的情况下,就不能完全转化出去,导致脂肪滞留在肝脏内。研究显示,频繁喝含糖饮料的人,会对肝脏造成强大的损伤,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几率增加了2.53倍。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
7.科技伦理是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科技活动需要遵循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是促进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现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人工智能、量子通信、基因工程等前沿科技在提供便利、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我国科技创新快速发展,面临的科技伦理挑战日益增多,科技伦理治理已难以适应科技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控制风险、规避损失,就要牢牢守住科技伦理底线,坚持创新发展与风险防范的良性互动、法治建设与体制健全的协同推进,不断推动科技向善、造福人类。 文字意在强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