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根据所给材料,回答第106~110题。
有甲、乙、丙、丁、戊、己6个城市,其中的两个城市在2021年结成一对友好城市,其余4个城市中的2个在2022年结成一对友好城市,剩余的2个城市在2023年也结成一对友好城市,已知:
(1)乙的结对城市不是丁;
(2)甲的结对城市不是乙就是丙;
(3)甲和乙均不是在2021年结对的;
(4)丁和戊均不是在2023年结对的。
A
甲和丙
B
乙和戊
C
乙和己
D
丙和戊
正确答案 :D
解析
智力推理。丁是2022年结对,结合条件(1)推出,乙不在2022年结对,再结合条件(3)推出,乙必然在2023年结对。根据条件(2)(3)可以推出,甲也只能在2023年结对,所以甲和乙必然在2023年结对,排除A、B、C三项,只有D项符合。故本题答案为D项。
相关试题
公司有六个编号依次为1~6的研发团队,现安排这6个团队参与甲、乙两个科研课题,要求每个团队参与一个课题。每个课题最少安排2个团队,每个课题安排一个团队负责,且负责团队不能是该课题所有参与团队中编号最小的团队。问有多少种不同的安排方式?( )
任何领域人才的成长进阶之路都离不开激励。以往提起技能人员,人们往往会想到“社会认可度低”“上升空间有限”“工资待遇不高”等标签。一些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企业也时常出现技工荒,这都不利于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通过出台各类支持技能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用人单位对高技能人才实行岗位分红、专项特殊奖励、技术创新成果入股等激励办法,为构建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保障和依据。如今,技能人才的上升空间更加广阔,上升渠道更加通畅,评价机制更加完善,待遇水平也更有吸引力。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动态描写法是指记叙文中对人物、景物做运动状态的描写,创造具体而栩栩如生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动态描写法包括两类:一类是对运动着的景物的描写,一类是对静物所做的动态描写。动态描写法的目的在于赋予客观事物以运动感、活力感、变化感,克服形象的单调性,丰富形象的多样性,达到更好地表现事物、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没有体现动态描写法的是( )。
电子测量是指利用电子技术为测量手段,进行电的或非电的各种测量,主要分两类:电参量的测量,是指对用电设备中用电参数的测量;非电参量的测量,是指通过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将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非电参量转换成电信号,然后利用电子技术测出其相应的电参量,最后将其折合成非电参量数据。根据上述定义,下列电子测量与其他三项类型不同的是( )。
北极地区常年漂浮着体积巨大、厚薄不一的海冰。面对这些海冰,绝大部分战舰只能_______,唯有破冰船和冰面下的潜艇敢于一试身手。当前,世界上力量最强的破冰船,排水量可达3.3万吨,能够_______地破开近3米厚的坚冰,堪称北极航线上的开路先锋。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62、如何精准评估生态产品的受益主体与范围,准确核算产品的价值量,是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绕不开的问题,鼓励研发自然资源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是主要途径之一。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所涉及的资源信息和评估核算模块录入系统,依托技术数据,叠加功能图形信息,形成自然资源资产“一张图信息化管理平台。还应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建设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数字化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系统反映生态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权属等信息,绘制生态产品价值地图,实现精细化动态核算。这段文字主要讲的是:
2017 ~ 2022 年我国马铃薯出口量最高的年份,当年出口额在这 6 年中排第几名?( )
2016 ~ 2020 年,我国马铃薯总产量在以下哪个范围内?( )
甲、乙、丙三个研发团队共有研发人员300多人,其中甲的人数比乙多26%。现丙调3人去乙后,两个团队人数相同。问此时甲至少调多少人去丙后,才能保证丙的人数是甲的2倍以上?( )
量子理论描述了微观粒子的诸多反直觉行为,广义相对论描述了引力的本质,并做出许多_______的预言,比如黑洞、引力波、引力透镜等。这两种理论在各自领域都运作得非常好,却无法以一种_______的方式结合起来。因此,寻找能将这两种理论统一起来的量子引力理论,是物理学家最大的_______之一。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57.过去“时事新闻”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何谓“时事新闻”一直界定困难且存在争议。2020年《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将不受法律保护的时事新闻压缩为“单纯事实消息”,这意味着除此以外的绝大多数新闻作品都有可能成为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此举不但厘清了新闻报道保护与不保护的界限,还遏制了洗稿、随意转载等侵权现象,加大了对新闻作品的保护力度。不过在全媒体时代新闻作品版权保护仍面临着诸多障碍,只有在有效版权保护的前提下做好内容传播,才能推动新闻出版更高质量发展。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_______________。我们党当初为什么要创办中央党校?就是为人民解放事业培养骨干力量。90年来,各级党校特别是中央党校与党的事业同频共振、按需施训,教育培训了一批又一批领导干部,肩负起为党育才的神圣职责,推动党的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例如,党校创办初期,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一年多时间里共培训了1000多名干部;延安时期,中央党校常规班次培养各类骨干上万人,其中约65%的七大代表有中央党校的学习工作经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党校举办的主体班次共培训轮训干部8.8万人,其中省部级干部1.3万余人。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