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4
B
6
C
8
D
10
正确答案 :C
解析
C 【解析】年龄问题。
解题重点:年龄差固定不变。
解题过程:设甲年龄a,丙年龄为b,两人年龄之和为c。因为四人年龄之和为149岁,c为小于149的平方数,根据勾股数,我们可以尝试6、8、10,即甲为64岁,丙为36岁,乙和丁年龄和为149-64-36=49岁。设丁7年前的年龄是x,则6x+7+x+7=49,解得x=5,所以现在丁5+7=12岁。假设n年前甲年龄是丁年龄的整数倍,将各个选项代入,C项符合。
故本题答案为C项。
相关试题
40.早在新石器时代,在中国大地上的不同地域和文化中,就已萌生文字的雏形。其中既有与汉字有承续关系的,也有与汉字无关的其他民族的雏形文字,这些文字雏形被称为“文字画”或“图画文字”。因为它们还不能逐词地记录语言,因此也不能视作严格意义上的文字。成熟汉字约形成于夏商之际,而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的文字系统、是汉字的童年时期。虽然甲骨文中还残留一些早期文字不规范、不严密、不准确的地方,但已经属于可以严格记录语言的真正意义上的文字。以下选项中最能体现上述文字主旨的是( )。
70.略
99.2020年,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总产出约占国家体育产业总产出的( )。
60.下图所示是一种剪纸方法:先将纸折叠两次后再剪裁,展开即可得到如图所示的图案。下列四种图案中,不能用该方法剪出的是( )。
6.人才流动规律会让多数人想当然地认为,偏远地区的教师只要有更好的机会,就会选择离开。即便真如此,哪怕通过行政手段强加限制,终究也会“强扭的瓜不甜”。留人才,要留在心坎里。唯有激发内生动力,才能持续,才能人在心也在。事实上,每年都有不少高校毕业生主动放弃去大城市、机关单位的工作机会,自愿选择投身基层,扎根乡村,当一名乡村教师,在乡村教育的田野上成就人生价值与梦想。也正因此,回馈他们的热血与热情,不负他们的奉献与担当,把优秀教育人才留在基层,不让他们的事业追求与生存问题构成取一舍一的矛盾题,需要国家层面在政策设计和资金分配上予以必要的支持,这其中,不限于编制保障、待遇提升等。同时,在微观层面,也要有常态化的举措,帮助乡村教师通过定期交流、培训等,与东部发达地区的教学能力尽量保持同步。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8.在一百多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下列有关人物描述对应不正确的是( )。
96.2021年,国家体育产业增加值为( )亿元。
93.2020年,铁路货物运输量约占货物运输总量的( )。
7.朊病毒又称朊粒、蛋白质侵染因子、毒朊或感染性蛋白质,是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疏水蛋白质。1982年,普鲁宰纳提出了朊病毒致病“蛋白质构象致病假说”,后魏斯曼等人对其逐步完善。其关键点如下:①朊病毒蛋白有两种构象:正常型PrPc和致病型PrPsc。PrPc仅存在a螺旋,而PrPsc有多个β折叠存在,后者溶解度低,且抗蛋白酶解;②PrPsc可胁迫PrPc转化为PrPsc,实现自我复制,并产生病理效应;③基因突变可导致PrPc中的a螺旋结构不稳定,至一定量时产生自发性转化。β片层增加,最终变为PrPsc 型,并通过多米诺效应倍增致病。根据上述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33.左手举着高脚杯,右手拿着保温杯;熬最久的夜,敷最贵的面膜;今天烧烤撸串,明天果蔬沙拉……这种一边损害健康一边养生保健的生活方式,被网友称为“朋克养生”。“朋克养生”,看起来是为了养生,但其当下的作用,是让人心安理得地继续折腾身体。若长此以往,用“养生”做“朋克”的遮羞布,可能会让人更加肆无忌惮地“朋克”,到头来伤害的还是自己的健康。根据文段内容,可以用( )来评价“朋克养生”。
40.劳动教育的一般作用,就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学以致用”。而且,劳动教育也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紧密相关,密不可分。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孩子们热爱劳动的价值观,就是德育;让孩子们思考劳动的原理与奥秘,改进与提升劳动效率时,劳动教育就成为智育;劳动教育可达到强健体魄、增强体能的作用时,劳动教育就是体育;当我们引导孩子们发挥聪明才智去设计关于劳动的美的成果时,劳动教育就是美育。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28.①从而需要通过增加或减少发育阶段的补偿生长来校正偏差,达到个体的发育目标②如我们常见的蜈蚣、丰年虾在胚后发育过程中存在体节增加的现象③节肢动物在发育过程中会增加体节数目,且具有多种多样的增节方式④在外界条件发生波动时,如温度和盐度的变化、其他动物的攻击等,胚后发育可能偏离原定发育轨迹和速率⑤增节现象不仅发生在胚胎发育阶段,也可以持续到胚后发育阶段⑥因此,补偿生长可以造成成年个体体节数目不同的双型或多型现象将上述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