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一脉相承 明确
B
缺一不可 有序
C
相得益彰 有效
D
休戚相关 协调
正确答案 :B
解析
13.B 【解析】综合辨析。
第一空,由“法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通过立法……通过施法……法治才能真正成 为良法之治”可知,代填词应表达法律文本和法律体系都很重要之意。对应选项, B 项“缺 一不可”表示少一样也不行; C 项“相得益彰”表明两者相互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 显示出来,均可以体现二者重要性,保留。 A 项“一脉相承”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 间有继承关系,强调继承关系; D 项“休戚与共”指关系紧密,利害相同, “法律文本”和“法律体系”并无利害关系可言,均与文意不符,排除A、D。
第二空,由“在坚实的法治轨道上运行”可知,待填词搭配“运行”,表示治理现代化 按照法治规则进行。对应选项, B 项“有序”侧重于按照一定的规则、秩序,符合文意,当选;C 项“有效”侧重于有效果,与文意无关,排除C 项。
故本题答案为B 项。
相关试题
37.目前,中国社区治理实行城乡有别的两种体制。国家社区治理体制的局限,特别是城乡两种社区治理体制的分割,造成了当前城郊社区治理体制的不确定性。城郊社区正处于城镇化进程之中,具有城乡兼容的“边缘性”“两栖性”特点,因此在具体的社区治理实践中,城郊社区既可以引用城镇社区治理制度,也可沿用原有农村社区治理制度。可供依据的治理制度模糊不定,导致了独特的边缘治理现象,并产生了一系列特殊问题和挑战。根据上述文字,作者接下来最可能探讨的是( )。
36.门可罗雀:无人问津
41.社会助长效应是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根据定义判断,下列属于社会助长的是( )。① 小平和小于两人一共完成50个零部件的生产,超额完成定额的工作② 某校运动会上,小王参加千米的比赛时,在小李的助跑下打破了个人以往的记录③ 期末考试,小燕特别喜欢和成绩好的学生坐在一起,这样她会比较安心④当我们和别人一起吃东西的时候,不经意间会比独自进食吃得更多
22.黄河流域是我国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关中文化是黄河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优 秀地域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关中蕴藏着悠久绵长历史积淀,包含着丰 厚深沉的文化底蕴。关中文化对中国历史进程,对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乃至对世界科技、教育、文化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 )。
43.事业部型结构是指企业组织结构分为几个从事不同事业的二级组织,即事业部。整个组织有统一领导和决策机构。但是各事业部之间又有相对独立的利益、相对独立的市场和相对独立的自主权,从而形成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的组织形式。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事业部型结构的是( )。
12.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每种食材都有其性味归经,并不是简单将所有食材混合在一起随 便搭配就行,只有因人、因地、因时而异,配伍得当,才能______调养身体,否则不仅达不到保健效果,还可能______。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2.2023年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了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努力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文章指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 )。
25.随着“直播带货”呈现爆发式增长,产品质量疏于把关、使用极限词等引导消费者冲 动消费,售后退换货难等问题时有发生,2020年全国12315平台共受理“直播”投诉举报2.5 万件。其中“直播带货”投诉占比近八成,同比增加357.74%。 “直播带货”这类业态在参 与主体、经营架构、交易流程乃至信息传播方式等方面均有别于传统的网络交易活动,带来了一系列新的监管难题。这段文字意在强调的是( )。
35.伤心:哭泣
17.近年来,西方国家的一些国际评级机构每年对各主权国家的信用状况进行评级,其评级结果受到广泛关注。这种信用评级行为是建立在话语霸权和知识霸权基础之上的。西方国家通过发布机构的民间行为,给其意识形态披上了“科学”的外衣,体现了他们的国家意志。在“科学”和“价值中立”的口号下,西方国家利用所谓的民间组织来推销和传播其意识形态,影响其他国家的内部事务,干预发展中国家的政治选择,甚至打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
37.桑叶:蚕:蚕丝
18.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在互联网应用上的创新取得了惊人成就。然而, “一窝蜂 式"的创新同样存在,低质化、同质化竞争反复出现:每当新风口出现,大家蜂拥而入、跑 马圈地,但模式基本相同、手法并无二样,门槛低、易复制,狂撒币、比烧钱,却较少顾及 更完善的体验、不一样的设计,以及持续创新能力的培育。互联网应用的创新,需要更加走心,否则所谓的创新产品就如浮萍一般,极易被雨打风吹去。从这段文字可得知作者对“一窝蜂式”创新的态度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