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对朱甲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B
朱甲构成故意伤害罪,应承担刑事责任
C
询问朱甲时,应当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到场
D
对朱甲的处罚措施应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正确答案 :A C D
解析
答案:ACD 本题考查行政法。 A项正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依照本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一)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二)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三)七十周岁以上的;(四)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朱甲打伤张某,但因不满十六周岁,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B项错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15岁的朱甲对张某仅造成轻伤,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C项正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八十四条第三款规定:“询问不满十六周岁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应当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到场。”朱甲未满十六周岁,询问朱甲时,应当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到场。 D项正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朱甲未满十八周岁,对其处罚应当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故正确答案为ACD。
相关试题
78、2017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为( )。
40、哲学思想:实事求是
教师:音乐教师:美术教师
57、某单位要从甲、乙、丙、丁、戊、己6名工作人员中选派3名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该单位领导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4点意见:(1)如果不选甲,就选丙;(2)如果不选乙,就选戊;(3)如果选乙,就不选丙;(4)如果选甲,就不选丁。后来得知,戊因病没有入选,而4点意见都得到了贯彻。根据上述信息,该单位选派的参赛选手是
11、城市的物联网数据来自城市建设和运维活动,相关的数据具有公共产权属性。物联网数据开放( )全社会的共同意愿,数据的利用也需要考虑全体公民的福祉。因此,( )商业价值的同时,社会效益也必须得到重点(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经济学模型和数学理论之间的一个显著差异在于,所有的数学命题都可以还原为少数简单和符合直觉的公理,而大多数经济学命题做不到这一点,这种差别源自数学研究对象的机械性和经济学研究对象(即人)的能动性差异。数学所使用的研究工具比经济学的复杂。但它研究的对象却具有机械性的规律,这边条件变化一下,那边肯定会出现可预见的结果;而经济学通常没有这样的运气。这段文字主要强调( )
10.(2017·全国联考)行政赔偿,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侵犯行政相对 人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时,国家对此承担赔偿责任。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是:(1)行政 主体,即侵权行为人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2)行政职权行为, 即行政主体必须实施了行政职权行为。(3)侵权并造成损害,即行政主体侵害行政相对人 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4)因果关系,即行政职权行为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受害人不能要求行政赔偿的是( )
二、“资料四”提到“而如何让年轻人担起责任也是需要深思的问题”,请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围绕“新型‘啃老’”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35分)要求:1.中心明确,内容充实;2.分析到位,语言流畅;3.结合资料,不拘泥给定资料;4.字数在1000字左右。
14、“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但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 )的谨慎,越是要有( )的忧患,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材料)2017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明显减少,贫困发生率持续下降,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加快增长,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一)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明显减少据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6万户居民家庭的抽样调查,按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测算,2017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304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289万人;贫困发生率3.1%,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分三大区域看,2017年东、中、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全面减少。东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300万人,比上年减少190万人;中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1112万人,比上年减少482万人;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1634万人,比上年减少617万人。分省看,2017年各省农村贫困发生率普遍下降至10%以下。其中,农村贫困发生率降至3%及以下的省份有17个,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广东、重庆。(二)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加快增长全国农村贫困监测调查显示,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77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加894元,名义增长1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1%,实际增速比上年快0.7个百分点,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1.8个百分点。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上年。其主要特点:一是粮食丰收,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出售农产品数量增加,粮食、肉羊等部分大宗农产品市场价格价格回升。农民家庭一产经营净收入人均2826元,增长3.2%,增速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二是随着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等深入推进,贫困地区二三产业加快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取得可喜进展。农民家庭二三产业经营净收入人均897元,增长20.4%,增速比上年提高6.5个百分点。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分项收入增速全面快于全国农村居民。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210元,比上年增长11.8%,增速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2.3个百分点;人均经营净收入3723元,增长6.9%,增速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0.9个百分点;人均财产净收入119元,增长11.9%,增速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0.5个百分点;人均转移净收入2325元,增长14.8%,增速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3.0个百分点。党的十八大以来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10.4%。2013-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名义增长12.4%,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实际增速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2.5个百分点。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69.8%,比2012年提高7.7个百分点,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下列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说法,错误的有( )。
80、下列选项中,2017年增速最快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