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解析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1.赫尔巴特提出的“教育性教学”理论认为,人的观念、情感、善的意志是不可分割的。作为知识传递过程的教学和作为善的意志形成的道德教育是统一的;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的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则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2.教学活动中,所有的学科教学中都渗透着德育,在教师备课的教学目标中都注明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将德育目标融化在一切教学活动中。教学不仅仅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还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地发展、品德的形成以及人格的完善。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等,从而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终上所述,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渗透着德育是正确的。
相关试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注重( )
我们熟悉的某位身材高大的人,不会因为他站的远,看上去矮小,就把他知觉为一位身材矮小的人。这是知觉的( )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应当包括( )。
教师关爱学生,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一视同仁;但另一方面,“严师出高徒—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问要变坏”。所以关爱学生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矛盾的。( )
在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是( )。
下列属于动作技能的是( )。
关于课堂规则表达合理的是( )。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这是一种外铄论的观点。( )
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叫做______________。
关于教师的任用,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 )。
能够体现潜移默化特点的是( )。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我国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分为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分别是文化基础(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自主发展(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请指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学理论依据,并例举两种相应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