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小满”表明了降水的时间和强度
B
“芒种”反映了自然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
C
“立夏”“夏至”体现了寒来暑往的季节变化
D
“小暑”“大暑”表明了一年之中最热的时段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A项,“小满”,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常用来表明作物成熟、收成,小满节气意味着进入了大幅降水的雨季,雨水开始增多,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小满和雨水、谷雨、小雪、大雪等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选项表述正确,排除。 B项,“芒种”,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中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上一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芒种”体现了自然物候或农事活动,选项表述正确,排除。 C项,“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表明夏季的开始;“夏至”,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附近,此时,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大,一年中影子最短,白昼时间最长。“立夏”“夏至”并未体现寒来暑往的季节变化,选项表述错误,当选。 D项,“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大暑”,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二个节气,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故“小暑”“大暑”标明了一年之中最热的时段,选项表述正确,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C项。
相关试题
在当下,公共性成了博物馆、美术馆最重要的性质之一,一场大展能产生踏破门槛、万人空巷的盛况。这是现代人与艺术品发生关系最便捷的方式。而如果今天还有人延续流觞曲水、观画赋诗并广而告之以此为炫耀,难免被时人斥为“太装”,最终落下附庸风雅的笑谈。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下列有关地理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28.公众与科学的关系构成反思科学的直接动力,而公众对科学的______又是反思科学的最大阻力,比如一些公众往往认为科学等于正确、科学技术能够解决一切问题。而实际上,科学理论______的不完善以及科学的界限,都足以说明,科学技术是有能力边界的。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学翻译,尤其是经典文学的翻译,是特别专业的事情,需要锲而不舍的_____、旁征博引的考证和_____的付出才能做好。可惜绝大多数读者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当中有些人甚至对文学翻译有一种_____的傲慢与偏见。依次填入画横线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下列关于文化艺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68.受贿: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根据以上定义,下面哪种行为是受贿?( )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有了好的法律,没有严格执行,就会形成“破窗效应”,损害法律尊严,动摇法律根基。但是,在强调法治时,不少人却有意无意的将“民”排除在外,津津乐道所谓“法治不是治民,而是治官”。的确,我们谈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主要是针对行使权力者而言的,要求切实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然而,无论治国、执政还是行政,都需要公民的配合。公民既需要作为相对人服从相关权力行使的结果,又需要根据法定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到“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中来,所以,一方面要强调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要坚持走法治群众路线,扎实培育公民守法意识。要让人们切实体会到并铭记在心,公民不履行法定的义务,和行政主体不履行法定职责一样,都是对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侵犯;违法或者不当的私人行为应当依法制裁和纠正。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下列关于文化艺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30.法律的道德化和道德的法律化是永不停歇的过程,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之间也并非________,而是互动互补、_______。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来自不同的语言群体和文化的人需要彼此交流,就必须寻找交流工具。在一个层面上,他们可以依赖受过特殊训练的专业人员,这些人可以熟练使用两种以上的语言来做口译和笔译。但这是不方便的,花费的时间和代价是昂贵的。因此,在整个历史上,不断出现通用语言,在古代世界和中世纪世界是拉丁语,在西方几个世纪中是法语,在非洲的许多地区是斯瓦希里语,20世纪后半叶,在全世界的大部分地区是英语。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人的体质没有酸碱之分,“酸碱体质”本身就是一个伪理论。人体时刻都在进行新陈代谢,其中很多反应对酸碱度十分敏感,但人体有一套有效的调节系统,使PH值保持基本稳定,只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波动。也就是说,食用任何食物几乎都不会改变人体的PH值,就算是喝醋也不会让人体酸性变得很强。至于“酸性体质生女,碱性体质生男”,更是无稽之谈。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
7.下列我国重大科技成果,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国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②上海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磁浮列车示范线并运行成功③“嫦娥一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④“蛟龙号”潜水器在西太平洋下潜至 7020 米深度,创造世界作业型载人深潜的新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