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
对
x
错
正确答案 :错
解析
【金标尺解析】本题考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阶段。
艾森伯格提出提出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要经历五种水平:(1)享乐主义、自我关注取向;(2)他人需求取向;(3)赞许和人际关系取向;(4)自我投射的、移情的取向;(5)内化的法律、规范和价值观取向。其中,处于他人需求取向水平的儿童的助人决定是以他人的需求为基础的,不去助人时,不会有很多的同情或内疚的现象。题干中,学生帮助他人的原因是“我帮助他是因为他需要帮助”,说明该生正处于他人需求取向水平。
故本题说法错误。
相关试题
11.最能体现教师权威意识的教室座位安排形式是( )。
44.《职业教育法》规定:“任何组织不得挪用、克扣职业教育的经费。”此规定体现了教育法规的( )。
22.物理课上,李老师拿出两个鹌鹑蛋分别放入两个盛有液体的玻璃杯里。结果一个蛋沉了下去,另一个蛋却浮了起来。同学们都十分好奇,热烈地讨论起来。这时,李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今天的课题——浮力。根据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这属于学生学习阶段中的( )。
2.教育目的确定教育内容,这体现了教育目的( )。
10.一般认为,初中生的思维已经发展到形式运算阶段,但面临新问题时往往会退回到具体运算阶段。( )
20.下列不属于维果斯基心理发展理论的是( )。
【不定项】8.该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有( )
13.知识的储备是个体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因此知识储备量越大,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
18.“通过集体教育个人,通过个人教育集体”,这种班级管理策略是( )。
31.对考试焦虑进行心理辅导时,不宜采用的做法是( )。
9.老师说:“同学们,请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下面这个问题,看有谁能回答……”这是课堂提问中的( )。
2.以下具有个别教学特征的教学组织形式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