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B
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
C
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D
犯罪是触犯法律的行为,具有违法性
正确答案 :C
解析
我国刑法理论认为,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惩罚性。本题选项ABC就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选项D不是犯罪的基本特征。在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中,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的基础,它是犯罪的最基本属性;刑事违法性是社会危害性在刑法上的表现,它与应受刑罚惩罚性一起构成社会危害性的度量。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未达到违反刑法、应受刑罚惩罚的程度,则不构成犯罪。
相关试题
19.滥用职权罪和玩忽职守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
张某为了报复钟某,在钟某回家的路旁埋藏了锄头和刀,准备在钟某晚上下班的时候,把钟某杀害,等待过程中张某被警方抓获。张某的行为属于( )。
根据《刑法》关于量刑的规定,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下列不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的是( )。
甲贩运假烟,驾车路过某检查站时,被工商执法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乙正登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乙抓住汽车车门的把手不放,甲为摆脱乙,在疾驶时突然急刹车,导致乙头部着地身亡。甲对乙死亡的心理态度属于下列哪一选项?( )
李某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缓刑考验期满后,司法机关查获李某在缓刑考验期内,曾经伙同他人盗窃财物价值达3万元,对李某应当如何处理?( )
下列有关犯罪认定的表述错误的是( )。
甲和乙有宿怨,某日,甲非常气愤地告诉好友丙:“总有一天,我会亲手杀掉乙!”说完就回家睡觉去了,甲的这一行为属于( )。
关于缓刑,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小张因催要赌债与小崔结仇,某日,小张找来砒霜掺混在小崔近日服用的中药当中,之后小张后悔,赶到小崔家将事实告诉小崔,并将混入砒霜的中药丢弃,小张的行为属于( )。
下列行为中,构成犯罪的是( )。
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是18周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