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成功弹窗点击
失败弹窗点击
警告弹窗点击
提示弹窗点击
A
顺序性
B
差异性
C
不平衡性
D
阶段性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稳定性和可变性、差异性、互补性。 A项:顺序性表现为身心两方面的发展呈现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循序渐进。 B项:差异性是指学生身心发展在发展速度、发展水平、发展倾向等方面具有个别差异性。有的学生聪明早慧,有的则大器晚成。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 C项:不平衡性强调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非等速、非直线的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平衡;二是不同方面的发展不平衡。身心发展的平衡性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适时而教。故本题答案为C。 D项:阶段性是指学生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个阶段的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质的飞跃,跨入到另一阶段。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在教学中要分阶段教学,不能搞一刀切。
相关试题
26.新学年开始,如果学校选派你担任一年级三班班主任工作,面对40张崭新的、渴望知识的面孔,你认为了解全班学生的基本方法是( )。
11.( )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获取新知识或巩固旧知识的方法。
6.( )指个体亲身体验、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并用来规范和评价自己的行为。
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 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成果有显著的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 二是教师的(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46.请简答教学过程的规律 。
33.小学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47.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2.( )把人的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
学校要求各班推选各班级“三好”学生候选人.张老师就把班上考试成绩前三名的学生上报,张老师这种做法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 )。
32.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我国从清末开始试图建立现代学制,在颁布的诸多学制中,第一正式实施的是壬寅学制。
42.教学评价
25.决定教育发展水平及教育规模和速度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