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吊脚楼—湘西
B
碉楼—浙江
C
窑洞—陕北
D
土楼—福建
正确答案 :B
解析
B 【解析】人文常识。A项,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重庆、贵州等)、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特别多,A项表述正确,排除。B项,碉楼是一种特殊的中国民居建筑,因形状似碉堡而得名。最具特色的碉楼有藏区高碉和广东江门开平碉楼为典型代表,B项表述错误,当选。C项,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甘肃以及宁夏等省,C项表述正确,排除。D项,中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品类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土楼,是福建土楼,目前已被严格确认的福建土楼建筑有3000余座,主要分布在福建省龙岩永定区、福建省漳州南靖县和华安县,其中又以客家土楼为代表,D项表述正确,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本题答案为B项。
相关试题
86.2018年9~12月,中国建筑行业实现销售额约为( )万亿元。
11.下列文献的产生时代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
21.由于我国存在着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发达地区养老基金_____较多,欠发达和落后地区出现养老金亏空和发放难等问题,如果没有更高层次的统筹制度_____,我国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就会出现短板和漏洞。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80.革故鼎新:墨守成规
27.《史记》的生命力源于历代读者对它的接受。它作为一条文化链,有传播者、接受者、研究者,历代不绝,乃至于形成一门学问——“史记学”。这门学问的形成过程,就是《史记》生命力延伸的过程。汉魏六朝是传播和初步研究时期,此后不断发展,20世纪以来进入高潮时期。《史记》的生命力还来源于其世界性的传播与研究:在日本,各种形式的《史记》抄本、刻本,或选本,或全本,数量在百种以上,普及程度非常广泛;在欧美国家,《史记》也愈来愈受到重视,全版的俄语、法语版已经问世,全本的英语版也即将完成。世界范围的《史记》研究愈来愈深入,显示出《史记》永久的魅力和生命力。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12.关于人体的一些常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39.20世纪建筑遗产的文化价值,不仅存在于物质层面,即物理区位、设计、建造系统、技术与材料等方面,也存在于非物质层面,即历史、社会、科学、精神的层面(含创造的天赋等)。为理解环境对一个遗产地价值的贡献,一定要评估其室内外环境与景观,评估其在城市中的地位与作用;所有评估要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从而为编制20世纪建筑遗产登录名单服务。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
【例1】市政府决定在市内修建两条地铁,希望通过较大幅度地提高客运量,来缓解市内以及周边高速公路上机动车的拥堵。同时市政府又计划增收沿线两条主要高速公路的机动车的过路费,用以弥补部分修建地铁的费用。这样做的理由是,机动车是上述决定的直接受益者,应当承担部分开支。 下列哪项相关断定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计划?( )
85.罗汉:罗汉果
10.“隔岸观火”历史典故中,不包含下列哪一个历史人物?( )。
23.然而,我们在向为流失文物回归努力的人们致敬的同时,也要注意到,一段时间以来,在厚利_____下,不少文物和艺术品通过非法途径流失国外。阻止珍贵文物继续被盗卖被走私出境,堵住国宝流失的“去路”已成_____。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29.每个城市都有一个“最优规模”,它取决于城市规模正反两个效应的相互对比。正面效用主要是城市的集聚效用,负面效用则包括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房价高昂、基础设施不足等。经济集聚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也会使城市的土地和住房价格上涨,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居民的生活成本均会有所上升。此外,城市的拥挤、污染等问题都会抵消城市扩张带来的好处。最终,只有当一个城市所带来的正效应超过其生产或生活成本时,企业和居民才会留在这个城市。相应地,城市的最优规模就是最大化劳动生产率的规模。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