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外在刺激影响我们的时间感知
B
空间影响我们的时间感
C
时间感知影响我们的旅途长度
D
时间影响我们的空间感
正确答案 :A
解析
文段首句提出问题,接着分析原因。根据分析可知,我们感觉返程的时间更短是因为去的时候看到的是新鲜事物,而返程时只需要识别一些已经熟悉的路标,题目当中“线索”、“新鲜的事物”、“路标”等都是外在事物对我们眼睛的刺激,由此可知,大脑感觉时间缩短空间变小其实都是由于不同外在事物的刺激所带来的主观感受,由此对应A选项。 B项和D项侧重强调的是时间感与空间感的关系,而题目当中的表述为“大脑感觉时间缩短空间变小”可知两者都是“大脑感觉”带来的结果,且两者为并列关系,并非表示互相影响的关系,均排除。 C项“旅途长度”是客观的,不会因为主观的时间感知而变长变短,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来源
2016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甲级)第45题
相关试题
当前,人们往往简单地将“积极老龄化”理解为“老有所为”,但其真正含义远超过后者。通常,我国“老有所为”的主体主要是老干部、老专业科技人才、老知识分子等,但他们只是老年人中的一部分。“积极老龄化”是面向全体老年人群体的,不仅老干部、老知识分子要“积极老龄化”,普通老人也要“积极老龄化”。“老有所为”着重强调老年人“参与”的一面,“积极老龄化”还强调“健康”和“保障”以及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和结合,参与社会仅是“积极老龄化”的一个方面。这段文字意在阐明( )。
唐卡是极富藏族文化特色的一种绘画形式,自吐蕃王朝兴起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雪域高原的文化瑰宝。它的题材除了宗教外,还有很多历史和民俗内容,因此又被称为了解西藏的“百科全书”。所以,要想了解西藏的历史,除了正襟危坐地阅读严谨但略显呆板的大部头史书外,你还可以选择一种惬意和愉悦的方式——欣赏唐卡,与众多的古人对话,想象曾经的历史事件,体味藏人丰富的精神世界,了解独特的藏地民俗,这是一个让历史变得立体可感的过程。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1.设计高度约为 1007 米的王国塔将于 2018 年落成,该塔将成为世界最高建筑。事实上,王国塔最初的设计高度是 1500 米,自降近 500 米的原因是什么呢?主因就是风。工程师威廉·勒迈苏尔指出,当地面上人们感觉清风拂面时,500米高处其实已是狂风呼啸。1978 年,纽约刚刚立起 278.9 米高的花旗集团中心大楼,正出自勒迈苏尔之手。一位建筑系学生向他提了一个问题楼这么高,有没有可能被风吹倒呢?勒迈苏尔惊出一身冷汗,突然意识到,自己在设计时只考虑了垂直风向,45 度风向的影响被拋之脑后!工作人员只得在半夜偷偷加班,焊上了防风支撑板,并且将这个秘密保守了 20 年。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鉴于迪斯累利首相治下的英国坚守“光荣孤立”,柏林别无他法,只有串联矛盾正在上升的俄、奥,这便是1873年与1881年两次“三皇同盟”以及1887年《德俄再保险条约》的初衷。同时德国暗中支持俄国在东方问题上与英国对立,如此这两个侧翼大国将永无希望携手包围中欧。至于对英、法两国,俾斯麦也有其手腕:他向伦敦表态无意插手海外事务,在埃及和土耳其问题上亦守善意中立,赢得迪斯累利的好感;甚至对宿敌法国,也以温言安抚,暗示其向海外发展,从而与英国产生摩擦。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
瓷器原是一大俗之物,是日常生活用品,最初脱胎于陶器。历经数千年,他才终于摆脱最初的粗陋面目,登堂入室,成了大雅的艺术品,但是用于日常生活的瓷器器皿还是用于日常生活,并未因成了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而失去世俗性。世俗是瓷器厚实而庞大的艺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他才一步步登高,越来越好,艺无止境,美无止境。可见大雅寓于大俗之中,无俗也就无雅,雅俗其实是一体的。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传统文学自现代以来一直有纯文学和通俗文学之分。纯文学的读者往往是小众的、精英化的,通俗文学则是供更广大的人群阅读,而作者也是顺应这两个阅读方向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群体。网络文学则不同于这两者,能让更多的年轻群体参与阅读。它的多样性让更多的人能够在其间满足自己的需求,因此让原来并非文学读者的一部分大众作为文学阅读的“增量”参与到文学阅读之中,也使得许多不同身份的年轻写作者在这个空间中找到了职业写作的可能性。大量的年轻读者和作者从网络文学的入口进入了文学之中。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
收入分配是一系列社会政治经济政策及其相关制度的结果,因此,改革收入分配,其实质就是改革造成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社会政治经济政策及其相关制度。收入分配改革,从严格意义而言,并非是“均贫富”的改革,而是使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更加靠近公平、公正和正义的改革,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更加平等发展机会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改革。有了起码的社会公平、公正和正义,有了可以为社会成员提供平等发展机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才有可能形成一个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
41.“晒”与“炫”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往往只是一步之遥。如果说有人晒孩子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比如一个可爱的动作,一句逗人发笑的话,还只是一种对孩子成长的纪念的话,那么晒孩子的成绩单、考试名次、各种竞赛奖状,就成了一种“炫”。为什么“晒娃”能够赢得祝福,而高调“炫娃”却往往让人反感呢?除了高调炫耀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会招致厌恶是大家的一种普遍心理之外,“炫娃”还会给朋友圈的亲朋好友带来很多意外的伤害。比如,你的孩子这次期末考试成绩优秀,被评为“三好学生”等等,如果你在朋友圈晒出孩子的成绩和奖状,并且把其视为自己教育的成功,而对于朋友圈里其他人来说,可能他们的孩子考试成绩不佳,也没有得到什么表彰和奖励,你的“晒娃”就会让他们充满了挫败感。下列表述最符合作者意图的是( )。
虽然中国的救灾能力在经历过多次大型自然灾害后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防灾教育依然落后。中国扶贫基金会2015年对中国公众的防灾意识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4.3%的城市居民表示关注灾害应对的相关知识,这一数据在农村仅为11%。此外,只有不到4%的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做了基本的防灾准备,超过半数的农村居民从未参加过任何防灾培训。形同虚设的防灾教育无法提高民众的自救能力,等到灾难发生后才开始组织学习,逝去的生命已经无法挽回。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41 .空气污染物对大脑造成严重影响的罪魁祸首是细颗粒物,即直径小于2.5微米的空气污染物。一旦被吸入体内,它们就能抵达肺部深处,进入血流,并随之进入大脑。细颗粒物直径极小,足够穿越为阻隔大型毒物分子而存在的血脑屏障。若细颗粒物由鼻子吸入,还可以通过鼻腔中的嗅觉神经进入大脑,这些颗粒物可能会激发炎症反应,导致严重的脑部疾病,影响认知能力。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27.战国宋玉《对楚王问》,很早就点出“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间的差别,然而在我们的文化传统里,并不认为“阳春白雪”有资格鄙薄“下里巴人”。精英文化与平民文化并不对抗,白居易作诗追求通俗浅白,“每作诗,令老妪解之”,只有老太婆能听懂的才是好诗;柳永用俚词俗语,“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更遑论勾栏瓦肆里的宋元戏曲与明清小说······而这些流传甚广的传说都烙印进了我们的文化心灵,影响了我们的文化意识。这段文字最能支持以下哪一论题( )。
40.言从来不是固化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任何一种语言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们在生活中的约定俗成,可以说,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个社会中人们的精神状态和社会心态投射而成的具象。因此,网络语言粗鄙化的现象不应当被视作孤立的语言问题来看待,粗鄙化折射出的浮躁心态、社会发展中积累的戾气等问题,恐怕比语言粗鄙化本身更值得关注。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