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购物车

APP下载

扫码下载事考帮APP

回顶部

搜题
APP下载

扫码下载事考帮APP

单选题 某科学家在研究意大利古比奥地区白垩纪末期地层中的黏土层时,发现微量元素铱的含量比其他时期地层陡然增加了 30 ~ 160 倍,之后人们从全球多处地点取样检测都得出同样结论:白垩纪末期地层中铱元素含量异常增高的确是普遍性的。科学家据此推测,在白垩纪末期有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产生的尘埃遮天蔽日,造成地表气候环境巨变,从而导致了恐龙的灭亡。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科学家的推测?( )

A

小行星一般由硅、铁类元素构成,巨大的小行星落在地球表面,即使经历漫长岁月也不可能踪迹全无

B

白垩纪末期的岩层大部分是熔岩冷却形成的火成岩,而由小行星撞击地球产生的尘埃堆积而成的沉积岩只占地表的很小一部分

C

铱元素不仅存在于地球外的天体,也存在于地壳内部

D

已发现的恐龙和恐龙蛋化石全部存在于富含铱元素的黏土层下的地层中

正确答案 :D

解析

论点:在白垩纪末期有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从而导致了恐龙的灭亡。
A 项,选项讨论的是小行星的组成成分主要有硅和铁,以及小行星在地球上不可能踪迹全无,想以此削弱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可能性,而小行星的成分和是否踪迹全无,在题干中并没有说明,无法削弱,排除;
B 项,选项讨论的主要是小行星岩层形成问题,没有涉及以及恐龙生存的影响,属于无关项,无法削弱,排除;
C 项,铱元素不仅存在于地球外的天体,也存在于地壳内部,说明铱元素含量异常增高可能是来源于地壳内部,可以削弱,保留;
D 项,发现恐龙蛋和恐龙化石与富含铱元素的黏土层并不在同一地层中,且化石全部在黏土层下的地层,说明恐龙的灭亡先于粘土层的形成,即恐龙灭亡不是因为小行星的撞击,可以削弱,保留。
对比C、D两项,C项是可能性削弱,D项直接否定了题干中的因果关系,D项的削弱力度更强,当选。故本题答案为 D 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