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
对
x
错
正确答案 :对
解析
本题考查品德的形成。 品德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在对社会规范的学习和接受中形成和发展的,并最终将社会规范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信念的过程。在内化的过程中,个体经历了对社会规范的依从、认同和信奉三个阶段。 故本题说法正确。
相关试题
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这是运用了( )。
21.要求学生高质量地完成书面或口语作业,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同时引导学生不断创新或改造,还会解决复杂问题。这属于学生掌握知识阶段的( )。
10.下列学习策略中属于组织策略的是( )。
学生能够相信并接纳他人的观点,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同时将这些观点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说明其品德发展达到了认同阶段。( )
6.安德森的心智技能理论包括心智技能阶段、认知阶段、自动化阶段。( )
12.发现问题是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首要步骤。( )
25.从道德的认知发展来看,随之成长,儿童会越来越维护自己的权益。( )
29.学生通过理解的“脊椎动物”概念,理解“无脊椎动物”概念,这属于( )。
17.头脑风暴训练的基本原则有( )。
创造性不是少数人的天赋,而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潜能。( )
24.教育过程中应奖励一些具体的道德行为,而不是奖励一些概括性的行为。( )
9.下列选项中叙述错误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