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受到的影响
B
教学过程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C
校风、班风等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的影响
D
学校物质文化所构成的物质文化影响
E
未来社会要求的新科技
正确答案 :A C D
解析
ACD。解析:潜在课程是指在课程方案和学校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教育实践和结果,但属于学校教育经常而有效的组成部分,可以看成是隐含的、非计划的、不明确或未被认识到的课程。
相关试题
15.课程评价中目标达成模式的正确流程是( )。①确定应用目标的情境;②将目标加以分类;③发展或选择测量目标的技术;④收集学生的行为表现资料;⑤用行为术语界定目标;⑥将收集到的资料与行为目标比较;⑦拟定一般目标或具体目标
122.教师向学生推销商品属于侵犯学生的财产权。 ( )
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在党的建设中要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 )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127.教师的仁慈在一般人际关系中运用时也要讲究方法。但是涉及教育对象时,由于学生的年龄与发展的实际及教育规律的制约,这一方法特征就会表现得更为明显。 ( )
5.我国对周边国家的外交基本方针是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 )的理念。
10.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于( )在贵州省贵阳市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会议致贺信。
110.教师幸福的实现需要两个方面的前提条件,即( )。
18.以下符合梅伊曼和拉伊的观点的选项是( )。
130.由于职业的规定性,教师的道德人格与一般道德人格有显著的不同。 ( )
13.杜威认为,课程组织以( )为中心。
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会调适;二是( )。
96.我国心理学家将学习分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