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应该立即采取行动限制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
B
缓解塑料对海洋危害的最有效策略是减少塑料排放
C
只要确认了小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就可以根治海洋污染
D
塑料危害造成的全球环境破坏主要是缘于管理不善
正确答案 :B
解析
待填句位于文段尾句,且由结论词“因此”引导,故待填句应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前文首先提出问题,即塑料在海洋环境中引发了担忧,并分析原因,说明塑料会对海洋产生不利影响,接着说明塑料碎片风化后会分裂成小颗粒物,海洋里的小型动物可能摄取,难以追踪来源,也难以清除。因此,前文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行文结构,围绕“海洋”和“塑料”展开,待填句应针对前文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即减少塑料在海洋中的排放。对应选项,B项契合文意,当选。
A项,偏离主体,未提及“海洋”,排除;
C项,偏离主体,未提及“塑料”,排除;
D项,“全球环境破坏”扩大范围,文段主要论述的是“海洋环境破坏”,且“主要是缘于管理不善”无中生有,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B项。
【文段出处】《海洋中那些来自人类的塑料垃圾》
来源
2018年5月26日事业单位联考C类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卷
相关题集
相关试题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规律性( )。
某生产企业有甲、乙两个车间,生产同样一种产品。在相同的时间内,甲车间生产100件产品,乙车间只能生产90件产品。现甲车间效率提高5%,乙车间效率提高10%,两车间在同一段时间内共同完成一个5100件产品的订单。问甲车间比乙车间多生产多少件?( )
下列法律思想与其出处对应错误的是( )。
下边给定的是纸盒的部分外表面,以下哪一项能与它拼接成完整的立体图形外表面( )。
34.上世纪20年代开始,持续到抗战的“古史辨”大讨论,归根结底是古史研究的方法论之争。以顾颉刚为代表的疑古学者,接续康有为、崔适的学说,对传统的古史观作了全盘的检讨清理。在这一讨论期间,王国维1925年在清华讲授《古史新证》,提出了著名的“二重证据法”,既批评了“信古之过”,也指摘了“疑古之过”。他所说的“二重证据法”,是以“地下之新材料”补正“纸上之材料”,两者互相印证。作为古史研究的方法论,王国维这一论点对学术界有深刻启发,成为后来中国古史研究和考古学紧密结合的先声。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规律性( )。
1.下列矿物按照硬度从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 )。①金刚石 ②刚玉③石英 ④石膏
科举制度确立于隋唐时期,宋代才逐步规范与成熟。宋太祖赵匡胤已着手改革科举考试制度,宋太宗时将唐代武则天时已出现的“糊名”措施制度化,所有试卷的卷头上有关考生个人信息部分一律“弥封”,接下来还有“誊录”等制度,这些都是出于保密的需要,防止泄密舞弊。这些制度不仅为元、明、清诸朝所效仿,也为现代高考所部分采用。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
同时选择文学类图书和哲学类图书而未选择历史类图书的有多少人?( )
某科室共有7名工作人员,他们每人调入该科室的年份都不同。最新调入的是小陈。小王是在小何之前一年调入的。小赵是在小章之后调入的。小李是在小王之前一年调入的。在小刘和小何调入的中间调入了两人。在小李和小章调入的中间也调入了两人。小刘是小陈前一年调入的。在此期间,该科室不曾有人调出。由此可以推出,7人中( )。
上述实验结果说明了以下哪项?
下列事物与所涉及的光学原理,对应不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