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一个国家要保持竞争力必须不断推动技术进步
B
清朝和苏联的衰落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反面教材
C
领导人的认识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D
时代观对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具有重大影响
正确答案 :D
解析
文段通过清政府和苏联的例子,证明了“对时代的错误认识”可以断送个国家工业化的机遇,甚至导致国家迅速衰落。故本题选D。
相关试题
学习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是()
小花每天下午定时离校回家,李奶奶定时出门买菜。他们每天都相向而行且准时在途中相遇。某天李奶奶提前出门买菜,所以小花比平时提前5分钟与李奶奶相遇。已知小花每分钟走60米,李奶奶每分钟走30米,那么这一天李奶奶比平时早出门几分钟()
下列关于《凡尔赛和约》,说法不正确的是()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属于发散性思维的一项是()
80年前的长征,是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共产党和红军将一次____的被动撤退,变为一个开创革命新局面的起点;将一段____的艰难跋涉,变成一曲____的英雄史诗。今天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同样是一场决定前途命运的长征。如果说战场胜负可能只是____之间的事,但决定胜负的力量却消长于朝朝夕夕的改革与建设之中。不断从改革走向改革的人民军队,必将能从胜利走向胜利。依次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关于20世纪欧美文学作品的表达,不正确的是()
甲、乙两人从相距40千米的两地相向骑行,如果甲比乙先走30分钟,则他们在乙出发40分钟后相遇。如果乙比甲先走42分钟,则他们在甲出发30分钟后相遇。那么甲每小时骑行多少千米()
①近年来,中国两会关于生态议题的议案提案都占据相当比例,正是社会心理变化的最好例证。②无论在哪个国家,社会共识都是极其珍贵的政治资源。力量的汇聚、行动的协同,都有赖于共识的形成。③环境问题从来就是一个发展问题。④广泛共识正在带来真正的社会变革。⑤正是因为有了广泛的社会共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才呈现出了跨越性发展的势头。⑥在今天的中国,谋求环境和经济平衡发展已经深入人心。以上句子最恰当的排序是()
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对中方来说,抓住机遇推进中欧关系、加强中欧互利共赢合作是建设性举措。中欧利益融合程度日渐提升,已超越单纯的贸易关系。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还存在较多不确定性,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经济体中国和欧洲____,其积极意义____。依次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甲、乙两地相距56千米,乘汽车行完全程要0.7小时,步行要14小时。一个人从甲地出发,步行1.5小时后改乘汽车,他还需要几小时才能到达乙地( )
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