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
对
x
错
正确答案 :对
解析
本题考查态度与品德。 教师可以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态度和品德。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知、技能或策略的学习,而且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奖励有物质的(如奖品),也有精神的(如言语鼓励);有内部的(如自豪、满足感),也有外部的。给予奖励时.1.要选择、确定可以得到奖励的道德行为。一般来讲,应奖励爱护公物、拾金不昧、尊老爱幼等一些具体的道德行为。而不是奖励一些概括性的行为。2.应选择给予恰当的奖励物。同一种奖励物其效用可能因人而异,应考虑个体的实际情况,选用最有效的奖励物。3.应强调内部奖励。外部的物质奖励不可过多使用,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强化,让学生亲身体验做出道德行为后的愉快感、自豪感、欣慰感,以此转化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 故本题说法正确。
相关试题
8.做阅读题的时候,带着问题去看文章,这种元认知策略是( )。
17.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并不断内化的过程。( )
“我们知晓的比我们能说出的多”讲的是什么知识?( )
一个学生看到他的同学抄袭作业后选择报告老师,理由是“我要做一个好学生”,依据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的阶段理论,该学生处于( )。
11.在生活中,衣服好像只有一种用途,很少有人会想到它也可用于灭火,这体现了功能固着的影响。( )
小强成长在父母溺爱的家庭里,从小养成了“以我为中心”、娇蛮、放纵、说谎等坏毛病。这说明:( )是影响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外部因素之一。
15.柯尔伯格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 )
2.下列对小强行为的分析,正确的有( )。
学生能够相信并接纳他人的观点,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同时将这些观点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说明其品德发展达到了认同阶段。( )
19.教师让学生列举筷子的用途,某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列好了很多答案,但是都在餐饮范围内,这表明该生发散性思维( )。
9.定势是一种心理准备状态,所有定势都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
1.关于材料一中的苏霍姆林斯基,下列与他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