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书本知识是浅薄的
B
读书不可能获得真知
C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
认识与实践相互对立
正确答案 :C
解析
C。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中 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总之,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更是全部认识的基础。 A、B两项错误,书本是前人经验与知识的总结,是人们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C项正确,“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含义是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强调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项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故正确答案为C。
相关试题
14. 请指出下述错误的观点( )
逻辑证明能作为检验真理的一种标准。( )
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写诸葛亮用木牛流马送粮,而不是用汽车;《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能做到七十二变,但是变不出计算机。这说明(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因此书本知识都是不可靠的。( )
认识的产生、发展、检验和归宿都离不开实践。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一表述体现了( )。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所蕴含的哲理是( )。
19世纪由于建立了电磁理论,从而创造了发电机、电动机,使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这一历史事实说明( )。
人类活动的最基本原则是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一般来说就是( )。
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
我国存在着诸如空气在净化中污染、水土在治理中流失、机构在精简中膨胀、教育在减负中增压等现象。从哲学角度看,这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