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给定资料】
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近年来,提高城市韧性、增强抗风险能力,正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管理的重大课题。当前,我国韧性城市建设情况如何?记者近日在各地进行了采访。
2.湖面波光粼粼,游人泛舟其上;年轻人身穿速干衣,脚踩运动鞋,沿着河边小径慢跑;不远处,摊档灯光点亮,火锅阵阵飘香,市民三五成群围桌而坐……傍晚,在四川省L国家高新区渔子溪生态公园,温暖的烟火气与优美的风景相互映照。
过去的渔子溪可不是眼前这个光景。“河道窄、垃圾多,雨一大就涨水,还经常淤堵。”L市北控环保工程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祝胜说。
2016年,L市政府决定实施渔子溪河道防洪整治工程,提升城市应对洪涝灾害的能力。
“L市共建成200个海绵城市项目,升级改造了一批公园绿地、道路管网、河湖水系,我们还搭建了海绵城市监测管控评估平台,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L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在韧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财政资金和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了解,自2021年申报国家级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以来,L市统筹建设资金约44亿元,其中中央专项补助资金11亿元,市级财政资金约28.3亿元,社会资本投资约4.7亿元。
L市龙马潭区罗汉街道,之前一下雨就积水,有时雨水甚至会倒灌进居民家中。2023年5月,当地启动了环境整体提升工程。居民家门口用上了透水铺装材料,社区小花园建设了下沉式绿地,既能收集道路和周边建筑径流雨水,还可以通过雨水花园涵养净化水质。
“基础设施是保障城市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韧性建设是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安全水平的关键。”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研处处长、北京市地下管线协会理事长朱伟说,加强基础设施韧性建设,是将人民的安全需求与城市发展融为一体,以一种更精细的方式建立高质量的基础设施韧性体系,让抗震救灾、防洪排涝、地质灾害防治、生态修复等重点防灾减灾安全体系更加符合城市发展需要。
3.打造更安全更具韧性的城市,提升城市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是应有之义。近年来,随着5G、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广泛应用,“韧性城市”与“智慧城市”的结合点变得越来越多。
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行的工程系统,涉及燃气、供水、排水、交通、通信、供电、桥梁等领域,其安全运行对城市至关重要。N市聚焦燃气、管线、管廊等场景,建设智慧水务、智慧管廊等试点项目,进一步提升了城市运行的智慧水平。
“地下综合管廊面临的潜在风险是,因各类入廊管线泄漏或故障对管廊本体结构、附属设施和其他入廊管线造成破坏并引发的耦合性风险。”N市城建集团下属市管廊公司信息化负责人张澍珣介绍,“管廊智慧管理平台”能够通过管廊中的音频监测系统,感知廊内环境声音,当发现管道泄漏产生的滴水声或气体泄漏声时,系统会及时进行分析比对,结合视频监控进行管道泄漏预警,并对可能造成的耦合性事故进行预测分析。
“智慧城市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助于提升城市韧性建设的效率,韧性城市理念的规划落实也有利于智慧城市系统的优化提升。”朱伟表示,要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参与到城市建设和更新之中。政府可以通过建立项目库的方式为金融机构识别韧性城市项目提供便利,也可以提供财政补贴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韧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风险分担、收益共享的合作机制,建立有活力、可持续的韧性城市运营机制。
4.2023年夏天,受台风影响,G市出现强降雨天气,宁海县等地农房受损、居民家中进水。G市公共巨灾保险迅速启动,保险公司派理赔人员前往受灾居民住所查勘定损、及时理赔,帮助当地居民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巨灾保险是指对因发生自然灾害,可能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和严重人员伤亡进行风险分散和损失分摊的保险。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积极推动巨灾保险试点工作,以金融工具创新提升民众抗风险能力,助力韧性城市建设。“通过引入巨灾保险,居民灾害损失补偿从过去以政府为主,向政府与保险市场共同承担的模式转变。巨灾保险是金融资源参与灾害治理、提升城市风险管理水平的主要手段。”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表示。
公共巨灾保险是G市巨灾保险制度中的重要一环。2014年,G市采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方式,由当地政府部门与人保财险G市分公司等签署巨灾保险合同,出资购买保险,公共巨灾保险制度在G市正式落地。经过多年创新实践,多层次、广覆盖的公共巨灾保险救助体系逐步建立。
据介绍,当地居民因巨灾导致住房倒损,每户年度内可获得最高6000元救助赔偿;住房进水的,每户年度内可获得最高5000元救助赔偿;居民遭受人身伤害也可获得一定赔偿。
“目前,公共巨灾保险保障范围以台风、暴雨、洪水、暴雪、雷击等自然灾害为主,兼顾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见义勇为事件等,已累计为近34.3万户次受灾居民赔偿2.26亿元,起到风险‘缓冲垫’和社会‘稳定器’作用,成为地方政府运用金融手段提高重大灾害应对能力的有效举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G市监管局财险处副处长夏民程说。
“金融工具箱要进一步优化扩容,多种金融工具合理分工、相互补充,为韧性城市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王向楠说。
解析
提高城市安全与韧性 优化城市建设与管理
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近年来,提高城市韧性、增强抗风险能力,正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管理的重大课题。各地响应中央号召,不懈努力。
完善基础设施,打造海绵城市。“人享其行,物畅其流。”L市政府加大财政和融资支持,实施河道防洪整治工程和海绵城市项目,升级改造公园绿地、道路管网、河湖水系,搭建监测管控评估平台,用数据支撑精细化管理;启动环境整体提升工程,使用透水铺装材料,建设下沉式绿地。加强基础设施韧性建设,将安全需求与城市发展融为一体,让重点防灾减灾安全体系符合城市发展需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引入智能手段,提升智慧水平。“改革者进,创新者强。”N市聚焦城市生命线,建设智慧试点项目,提升智慧水平。如通过音频监测系统感知声音,发现管道泄漏产生的滴水声或气体泄漏声时,系统分析比对,结合视频监控预警,预测分析耦合性事故。引导金融机构参与城市建设,政府与社会资本风险分担、收益共享,提升城市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应用信息技术,让“韧性城市”与“智慧城市”相结合。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使城市既有“速度”,又有“精度”。
用好金融工具,增强风险保障。“预则立,不预则废。”各地推动巨灾保险试点工作,政府与保险市场共同承担居民灾害损失补偿,G市采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方式,与保险公司签署巨灾保险合同,出资购买保险,推行公共巨灾保险制度,建立公共巨灾保险救助体系,以金融工具创新提升民众抗风险能力和城市风险管理水平。保障范围以自然灾害为主,兼顾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故等,未来金融工具箱要优化扩容,合理分工、相互补充。推进韧性城市建设,使城市既能“宜居”,又能“安居”。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城市发展不能只考虑规模经济效益,必须把生态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用好金融工具,走智能化发展道路,让韧性城市建设行稳致远,加快中国式现代化的步伐。
【评分标准】
按公文写作阅卷特点参考如下:
综合评分为主,踩点给分为辅。
一类文:24分以上。格式正确(标题+正文);结构清晰:开头(背景阐述)+主体(要素独立,紧扣韧性城市建设,兼顾意义)+结尾(总结或展望);内容全面:3个方面,基础设施、智能手段、金融工具;条理清晰:要点分明、主体部分分段书写;表达新颖:要点总括句/词对仗、工整;语言表达:语言生动,恰当使用修辞手法,引用名言警句。
二类文:16-23分。格式正确(标题+正文);结构清晰:开头(背景阐述)+主体(要素独立,紧扣韧性城市建设,兼顾意义)+结尾(总结或展望);内容较为全面:主体部分缺失1个;条理较为清晰:要点分明、主体部分分段书写;表达规范:标题及正文表达无明显语病。语言表达:语言较生动,恰当使用修辞手法,引用名言警句。
三类文:8-15分。格式有误、结构不够清晰;主体内容缺失2-3点;表达不够规范、语言生硬,文采一般。
四类文:0-7分。格式有误、结构混乱(一段成文)、要点严重不足,表达不够流畅(错别字较多、口语化严重),字数不足700字等问题。
相关试题
2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下列适用诉讼时效的情形是( )。
3.“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这是在说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要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
15.建康乃六朝古都,“六朝”指孙吴、东晋和北朝的宋齐梁陈。( )
26.网络热词的生命力,不在于会不会吸引眼球、是不是引人发笑,而在于有没有创造出社会价值、能不能经历时间的沉淀。从“任性”一词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剑指权力使用乱象;到“APEC蓝”来之不易,成为环保重要目标;再到“工匠精神”热度不减,一系列利好举措出台······这些经久不衰的流行语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在于兼具了有效、有用、有趣的属性,既反映时代又推动时代的改变。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5. 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
19.大数据杀熟从本质上是一种价格歧视行为,对于单一消费者而言会将部分消费者剩余转化为生产者剩余。( )
37.植物的器官可分为营养器官及生殖器官。营养器官通常指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而生殖器官则为花、果实、种子等。植物的营养生殖是指由植物的营养器官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营养生殖的是( )。
32.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提出并阐述了“两个结合”等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也要做到“两个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丰富法治思想和深邃政治智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对于全面依法治国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的说法错误的是( )。
2. 丁因车祸死亡,未立遗嘱,家中留有他的母亲甲、妻子乙,还有未成年的妹妹丙。丁遗产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为甲乙丙三人。( )
67. 下列关于法的特征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86.建设美丽中国,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承续着“青春中国”“可爱中国”“新中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中国”的中国梦。“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和重点是( )。
38.2024年1月16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明特色,与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质区别。我们要坚定自信,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完善,使这条路越走越宽广。我国金融业的根本宗旨是( )。